在焦点解决课堂上,刘老师经常会提到“留个印”三个字。
意思是说,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对整个咨询框架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跟随来访者的过程中,如果来访者偏离主线去谈更多。咨询师在跟随来访者的同时,一定要记得是从哪个地方跑掉的,还要找时机拉回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地方便是“留个印”的地方。
这就是说,心理咨询是有方向感的,也是有目和主线的,咨询师必须要围绕着大方向去工作。
由此给我带来一个小启示。
在平时听视频录音课程时,尤其是当一节音频课程要分成好几次来听的时候,偶尔就会出现听着听着忘了主题的现象。这样听下来的效果感觉差很多,只知道老师当下所讲的内容,却忘了是围绕哪一条主线在讲。这样的听课和学习,对知识的积累和提炼效果就会差一些。我自己也尝试了一下,听课过程中,从意识层面去记住课程的主题,听的全程做到心中有数,就知道老师列举的案例以及提到的经典理论都是围绕着这一个主题而展开,这样的听课便做到思路清晰,并且有助于自己以后讲课积累素材。我这里所提到的防止跑偏所留的“印痕”,就是在每一次听课之前,一定先记得看看课程主题。
由此,再联想到家庭教育。
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也会跑偏而忘却初心呢?
教育孩子的路程是漫长的,很多家长走着走着,也会像我在听录音课程的过程中一样,会忘掉自己的主题,会对自己的初心失守。
回想一下,当孩子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咱们是不是满怀希望的迎接这个小宝贝的诞生?当孩子呱呱坠地时候,咱们是不是只有一个非常单纯的想法和期待: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当孩子蹒跚学走路和丫丫学语时,咱们是不是满怀信心地坚信孩子一定能学会?在婴儿时期,家长们的初心都可谓坚守得很好,无比的相信孩子、无比的开心、喜悦、快乐!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长的初心似乎慢慢发生了变化。孩子上学了,家长的眼睛和嘴巴似乎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停留在孩子的成绩上、分数上、排名上。一旦学习有所疏忽,一旦发现孩子学习不够主动,一旦发现哪一次的成绩有所下滑,一旦发现哪一个知识点学的不够扎实,等等等等。家长们便以其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指导孩子、干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不按照家长说的去办,或者看到经过提醒后没有多大的起色和改变。家长便着急了,批评、指责、监督、否定、评价连环上。结果把孩子本能的一点向好的欲望打击得体无完肤,造成亲子沟通不畅、关系恶劣。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需要停下来想一想,我的初心还在吗?我是不是跑偏了?
我最开始的初心不是希望孩子快乐健康就好吗?我一开始不是特别相信这个孩子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吗?在这样的时候,家长便需要找到跑偏的这个“印点”,需要回到主线上来。
如果回到教育的初心和主线,家长一定会欣喜的发现:原来孩子身上还是有很多的优点的,他是可以把自己做的更好的,他也是努力想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孩子,他也想努力把学习搞好,他也想和爸爸妈妈好好聊天……找回初心之后,我们还会发现,原来我们和孩子之间也是可以很好的相处,我们的整个家庭其实是可以更快乐、更幸福的……
跑偏了不可怕,只要记得在跑偏的地方“留个印”,能走回来就好!
找回初心,也就找回了教育的主线,也就找到了正确的教育方向!只要能走回来,就会走向新的未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