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真是厚实,比板砖还要厚实,看过书介就觉得这本有关生活的书本就该这么厚实的。人生就是一本这样的书:普普通通的出生(包装),悬疑梦幻的人生(书名),敦厚稀碎的历程(故事),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又柔软细腻的人际关系(情感)以及那些体现在平凡日子里!(字里行间)纷扰复杂的世事,本心本我的算计,突兀无常的运命和渗透到骨髓里的乡土文化气息。672页,63万字,是不足以道尽人的一生的,这只是生死之间,一门之隔时上演的一幕生活剧,这剧中的你、我、ta轮番上阵来敲门了。“有时候,敲门声是人的脸,也是人的心,哪种人敲出哪种声音,就跟哪种人会说出哪种梦话一样。”
人是要直面生老病死的,在还没有面对时,人生都还是阳光灿烂,岁月静好的。那些愉快的“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日子里,人们在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时候,是不知下一步命运会有什么安排。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切却成了回忆,回忆也在慢慢消退,直至永远消逝。“父亲”生辰过寿,兄弟姐妹们相聚一堂,大家说说笑笑,回忆小时候呼吸与共休戚相关的日子,计较着如今交往得失,开着无关痛痒不伤大雅的玩笑,“父亲”在,故乡在,一团和气。不想,“父亲”病了,住院治疗,然后又“老了”。当一个人退出人生舞台落下帷幕的时刻,主角永远不是这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却是一生中牵牵绊绊纠葛不清的他人,包括家人。一幕一幕的戏来了,唱戏的是人,导演的却是命运。孩童们学无止境,年轻人一切可期,中年人一切随缘,老年人一切默然。老人“老了”,一代又一代成长了起来,世事生活日新月异,不变的却还是不变的,乡土、乡景、乡音、乡俗、乡情……“人是一个一个地活着,但人活的,不是个体,而是时代,自己的时代过去了,即便你的身体还活着,心却跟时代一起埋葬了。”
“父亲”的一生是悲惨的。五岁的他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只有三岁的弟弟在父母死后也饿死了。“父亲”是如何长大的,书中没有交代。性情软糯又中年丧妻,拉扯着七个娃累死累活忍饥挨饿苦不堪言,老了也放心不下子女们,唯唯诺诺任人摆布。大姐哭丧中将“父亲”一生哭得是淋漓尽致又肝肠寸断:“我的爹呀!我记得你的死,记不得你的生。你记不得你的生,也记不得你的死。你是两头糊涂,糊里糊涂的,受了一世的苦!几十年前,世道上多了条贱命,燕儿坡添了个孤儿,你是咋你是咋个长大的哟,我的爸爸呀!野狗也有个窝儿,虫子也有个三亲,你的窝在哪里?亲在哪里?闻到别人家的饭香、你守在哪一家的门槛下?听到村子里的爆竹,你晓不晓得是年关?想起你当年那样样儿,倒不如像我们那二爸,一捧黄土盖脸面,看不见地,也望不到天;想起你当年那样样儿,我恨我自己不早生,我要早生几十年,我就做你的妈,你来当我的娃。可命不由我定啦,我的爹呀,你不死不灭地活过来,就是要做我们的爸爸。我们哪有恁贵重,要用你一辈子的苦来养育,我们又当真很贵重,四兄弟三姐妹,是你和妈结出的瓜,是你当爹当娘拉扯大。妈比你有才干,也比你有狠心,嫌日头重、夜里黑,就借一场伤寒儿,抽身走了个干净,只留下一摊急水,一艘破船,却没留下一句话。你垒出个坟头回来,见破船里一窝秧仔,顿时就,没个抓拿,你是咋个愁过来的?我的爸爸呀!日子一天天过,秧仔一天天长,碗大罐子小,犁宽田土窄,你的那双手板子,黑的是泥土,紫的是血痂,深的是裂口,厚的是茧巴,我的爹呀!馊的臭的,你就要过去,香的甜的,你就推过来,你是享不来福分,还是分不出香臭?爹呀!爸爸呀!我想不完你这一生,你这一生都在往后退,你这一生都在做别人的影儿,看得见时被人踩,看不见时不念它,殊不知,树无影儿比草低,人无影儿魂在哪儿?我想不完你这一生,你这一生被活路吃,被汗水泡,被焦心咬,被儿女啃,你被啃成一把骨,还担心儿女没啃够!你以为你是山堆子啊?几世人都啃不完啊?你就是根梁上草,啃了你,还嫌你苦,还嫌你瘦!我想不完你这一生,两手摊开,也该留几颗给自己,周身挂嘴,你也该晓得动一动牙……
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你就恁大个想头了,我的爸爸呀!我晓得你是我爸爸,却不晓得许成祥是你,你做了我们几十年爸爸,却不晓得许成祥是你,你做了我们几十年爸爸,却没做过一回许成祥,都怪我们爷爷奶奶,用了这么个好名字,骗完了你的一辈子,想起来耶,我呀,我心子啊,痛啊,我的爹呀!好的是,你现在走啦,你就放心走吧,我活一天,许成祥就在我身上活一天,我爸爸就在我身上活一天。你的子孙代代传,我爸爸就活万万年。”“父亲”一生结束了,儿女一代也进入了老年阶段,有了孙辈,时代更新了。
书中刻画了无数世间求生存的男男女女们,都是一样样的普普通通的活着的人,各自经历着困困扰扰的人生,体验着坎坎坷坷的心路,锻造着明明暗暗的魂灵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姐夫,一位熟谙乡土社会的乡村干部。记得我家老人曾告诫不能融入本土的外乡人的我:“你不懂乡亲你就没办法工作,乡和亲缺一不可。”尽管大姐夫知晓事理通达人情,做人做事干练大气,却也还是结局不好了。人生哪有什么完美,总是这儿顺了那儿不顺的,把持好自身的欲望,坚持修为,在道德和欲望中寻找平衡点需要一辈子的努力。一大家子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大姐的善良豁达,大哥的隐忍孤寂,大嫂的吃苦耐劳好脾气,二哥的精致利己自命清高,二嫂的世俗憨傻,二姐的简单愚顽,“我”表面荣光内心孤独,小弟细心耐心却不思进取,小妹独立倔强……孙子辈里有优有孬,有大学毕业城市工作的,有无所事事啃老的,也有创业做老板的,更多的是默默无闻打工过日子的……大时代在改变着每一个农民子弟,从乡土出来到城市打拼,环境变了,生活还在继续。
《谁在敲门》真是乡土社会本色写真集,更是现代城乡社会白描书。写人,写世俗,写社会,写文化,写传统,写传承……“天空苍黄,如同逝去的时光,人,就这样穿越时光的帷幕,一步步走到今天。人是多么坚韧而孤独,又是多么孤独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