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刷爆朋友圈,不由令我想起曾经那段时间的生活。
人生第一段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虽然是创业公司,待遇无法与大公司相提并论,但贵在公司气氛活跃,工作内容有趣且富于挑战性,同时,身边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同事,可以带动我快速成长。于是,我就在这里开始了迈入社会的第一程。
当工作初期的不适和新鲜感过去之后,日常的琐碎和高负荷让我几近崩溃。
首先,作为广告公司,工作时间是极为不固定的,要配合客户的需求,以及要照顾推广的时间周期,因此加班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我所从事的是新媒体营销行业,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稍稍怠惰一点就有可能错过最恰当的时间节点,因此,日常工作的每一刻都像是在战斗。而且在中国大陆的整体大环境之下,甲方是没有意识要照顾乙方的工作时间的,往往是要求乙方随叫随到,虽然这种做法并不合理,但已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
此外,小型创业公司需要更多的项目来维持资金周转运营,但又不愿增加人力成本招聘更多的人,因此团队跨项目是很常见的事情,我最多的时候身上同时背着三个项目,这在行业内似乎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段时间,除了睡觉,我几乎都处在工作状态,若赶上重点推广的时期,或有重要项目要比稿准备方案的时候,凌晨三点回家似乎是一种奢侈。我记得最夸张的一次,我走出公司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回到家时,第一批喜欢早起的朋友已经起床了,可我,只能随便补两个小时的觉,在中午之前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奋斗。周末想和朋友出去吃饭都要挤时间,身上还要背着电脑,常见的场面是,朋友们兴奋地聊天聊到一半,我打开电脑开始紧急处理客户最新下达的需求。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约半年的时间,起初只是遭受睡眠不足的折磨,时间久了,我的身体状况开始亮起了红灯,最消耗我的是因为腰肌劳损,我的腰痛到无论什么样的姿势都无法缓解疼痛,而又没有时间好好休养,于是恶性循环……
终于,在一切无可挽回之前,我辞职了。而这段工作对我造成的伤害,我用四个月的休养才完全弥合。
最初,我们选择来大城市拼搏,都因为怀揣梦想。可这之后,我才开始正视一个问题:需要靠你“凌晨三点不回家”来实现的梦想,真的有意义吗?
曾经我的老板告诉我,想要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你就要比别人更努力,无形之中,他用“努力”作为鸡血,将这种不合理的工作状态合理化。可是,每天工作到深夜,让工作侵占了每一分钟的私人时间,因为工作与原本的社交圈失联,且不论这样的煎熬是否真的能换来梦想的实现,即便真的有朝一日成功了,这样的成功还是你当初所梦想的样子吗?梦想值得被歌颂,但梦想不应被绑架。
我们似乎总是被各种鸡汤洗脑,觉得努力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可这世界的真相或许是,努力是所有优秀品质中最不值得称道的。走向社会你会发现,那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但他们从来不用“努力”来标榜自己,反而在别人眼中,他们不但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还更懂得享受生活。努力,不是用尽所有力气,花光所有时间在一件事情上,而是要用最有效的方式,花费最合理的精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好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真正成绩好的学霸们,一定不是在课桌前坐得最久的那个,而是最懂得合理利用时间、规划时间的那个。所以,方法比时长重要,效率比消耗重要。不要再把无谓的延长时间,当成努力的标准。
辞职之后的那天,我睡了工作以来最踏实的一觉,我才发现,曾经标榜着的“努力”,好像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值得称道。现在的我,在一个优秀的团队工作,工作和生活基本分开,这个团队从不用加班来证明员工的价值,而是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优质高效的创造更多的效益,而当下的我,视野更开阔,看得更透彻。
在向前奔波的时候,记得抬头看看生活,不要走了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