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大红灯笼挂起来了,一排排,一串串,真喜庆啊。道边上卖东西的,已经进入忙碌状态。琳琅满目,吆喝不断。路上的车明显多了,只要出去,就得堵车。各大超市人满为患,收银台前排队站。有钱没钱,都得过年啊。
年终究来了,不管你情愿不情愿。
心里咋就没个过年的谱呢?咋就没个过年的味呢?
买买买,似乎就是过年的常态。但过年该有的兴奋已然消失殆尽了。是岁数大了?是物质不愁了?是永远无法团圆了?也许都有吧。
总之,心里一直空落落的。平静得没有半点涟漪。购物,打扫,串门,走亲……忙忙活活的,不停歇。
小时候的年,虽日子穷,对年总有满满的期待啊。一帮馋馋的男孩女孩,掰着指头数啥时过年。过年,意味着穿新衣,戴新帽,吃好吃的。那时,年就是念想啊。
平时,大人们都不舍得给孩子买衣服,总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甚至都打了补丁,衣服还在继续着它的使命。过年,即使日子仍然不宽裕,许多父母都还是给孩子添件新衣,再穷不能委屈孩子啊。哪怕是一个小帽、一条围巾,也还是会欣喜若狂的。在屋子里蹦啊跳啊,还故意出去显摆显摆,看到同伴们羡慕的眼神,得到她们的夸赞,简直是心花怒放。一件新衣,会有很长很长的快乐!
其实,想想那时对新衣服的期盼还是不如好嘛吃的魅力大。
亲戚再穷,过年还是要走动走动的。那时,带的东西也就是一盒点心,几个水果。小小的一撮,就那么可怜兮兮的跨在车把上。孩子们看到这些,都会兴奋的睡不着觉啊。偷偷地摸一摸,凑上去闻一闻,但没有大人的允许,即使再馋,也是不敢私自动那几块点心的。等亲戚走了,大人们往往还得好好计划一下,看看还有哪些亲戚还没走动,不买的话,就拿这些去了。孩子就眼巴巴得望着柜上的好东西被强行带走,有时还会哭上一大顿。但大人没钱啊,一份东西东家送来,又被送到西家,又被西家送到北家……不知经过多少这样的“轮回”,那份东西才算完成它的使命——终究到了人的口里、肚子里。
那时,新衣服,就是整年的盼望。好吃的,就是最好的礼物。只有年到,这些才能到啊。
过年的晚上,一群贫穷的小孩子,在漆黑的夜里,举上一个个自制的小火把,围着整个村子转。黑黑的夜,亮亮的火,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似乎又弥漫在眼前,恍惚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们嘻嘻哈哈的笑声,穿过黑夜,直传到老远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