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呢?下面我就用三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个转换过程。(一)第一个例子是如何做好语文注音和字形的选择题。这个题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转换过程,小学阶段的字音字形题主要是用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察,这样的话,主要考察的是陈述性知识。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小学生做对一个题是一个题,填对一空就可以得一分或0.5分。初中阶段,却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仅仅用陈述性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容易得到全分。可用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来进行解决,为了避免学生的粗心,可以规定一定的做题程序,比如,先要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是选正确还是错误,其次,在每一个选项的关键字词后面要标出正误,错的打上小叉,如果都还选不出来,就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了。如果是拼音题,那就要看它的规律,如果是字形体,就要看这个词语跟哪一个偏旁部首更相关,通过拼音和字词之间的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的特点来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了。
(二)第二个例子是成语运用题的解答。初中对这个题型的考察,也不是以前那样让学生死记硬背去填写成语的意思,而是要判断一个选择题中的四个含有成语的句子运用,哪些句子运用成语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在课堂训练之中,我们要在课文句子之中去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准确的把握这个成语的范围用法,同时要圈出这个成语的关键词语,在学生做选择题的时候就要训练她圈出这个选项之中的与成语意义相关的范围、褒贬等的关键词语进行判断,这样就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就要高一些。
(三)第三个例子是训练学生如何解答语病选择题。现行的教材上的语法知识比较简单,但是所出的语病题却包罗万象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全面又非常多,所以学生在做语病选择题的时候,有许多的类型很不容易准确地分辨清楚。首先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的类型,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其次让学生在做语法选择题的时候要自己学会总结规律,比如说哪一类型比较容易考,常见的变体有哪些?可以引导学生把它编成顺口溜,然后,进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比较和变体训练。比如我就把语病题变成了这样几个顺口溜。
“通过使,不一起,能否前后要一致,大约左右不连用,否定避免接防止。”
然后联系具体的讲解给学生每一个顺口溜有哪些异同和变体,学生就可以变陈述性知识为程序性知识,直接使用这些口诀进行语病选择题的判断,做起题来简便、实用、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