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长对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孩子单纯的犹如一张白纸,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家长不再是孩子唯一“重要的人”,她们更希望和同学,朋友倾诉,这时,就需要家长适度放手,支持并帮助孩子拓展交往范围。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
首先,要认同孩子。我们可以不认同孩子的某些行为,但是不能否认孩子本身。因为当孩子内心觉得你不认同她的时候,就会和家长划清界限。尤其是青春的孩子,有了更多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更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孩子觉得我们的想法和观点与她的不一致时,甚至都不愿意和我们多说。所以家长这时候更要给到孩子及时的鼓励,肯定和赞扬,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第二,和孩子建立心灵契约。所谓心灵契约,是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出对方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心活动。它能让情感表达变得更通畅,能让爱流动起来滋养双方。我们成人也常有这样的体验,比如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会心的微笑,彼此就能够达成一种默契,这就是一种心灵契约。我们也要和孩子建立这样一种默契的关系。
第三,和孩子交流要注重语言的逻辑,对孩子共情关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高涨,思维敏捷,行为乖张。不管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家长都要给予孩子温暖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就比如“鸡蛋理论”。你只有持续不断的给到“鸡蛋”温度,才能孵出小鸡。即便孩子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但错误行为的背后也一定有孩子真实的想法,我们要做教育的观察者,持续不断的给到孩子温暖和关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给孩子铺一条回家的路。这样孩子才能给我们打开心扉。我们才能了解事实真相,从而把握好教育时机,引领孩子走出错误的认知。
第四、要和孩子充分沟通。如今网络非常发达,孩子能通过电子工具获得大量的信息。眼界和思想也更加深远,看问题的角度和广度也更加深入。所以我们家长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赶上孩子的认知高度,和孩子有的可聊。而不会让孩子觉得跟我们聊天乏味,无趣。这样才有可能和孩子达到充分沟通。
总之,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我们家长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才能给到孩子及时的回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心灵的陪伴者。
欣赏日记:
1、弹跳500个,扩胸200下,累并快乐着。
2、镜子练习,给自己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