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言利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论私利(偶尔谈到也是持否定态度),他比较愿意讨论的话题是“命运”和“仁道”。
可以这种断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与”不是连词,而是动词。孔子认为给人生带来最大驱动力的绝对不是利。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如果做事的动机是利,首先考虑收益多少,有多少奖励,那是做不长久的。而且一个组织长此以往,会导致“放于利而行,多怨”,整个组织将会变得越来越松散。
孔子认为命和仁是更重要的,命有“使命”“天命”“宿命”,一个人要能够接受命这件事情,知道自己的人生有一些终极的任务需要完成。好比使命,就是拼了命也要去做的事。当一个人用使命驱动自己,以仁人志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够走得更远。
孔子感慨。驱动大多数人的不是命和仁,而是利,这是走错了。
将命和仁作为人生最重要的驱动力,这就变成一个“无限游戏”。一边追求难以达到的境界,一边享受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对于仁的境界,希望我们的态度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难以抵达,但总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引领着我们一直追求。这个过程不无聊,也有很多考验在其中,会让我们人生的层次更为丰富。
博学而无所成名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里有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使他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了这话,对弟子们说:“我的专长是什么呢?是驾马车呢,还是当射箭手呢?我还是选择驾马车吧!”
什么叫“党”?过去,社会组织是一户一户聚集在一起的,最小的单位是家庭,再往上是里,然后是闾、党、巷、州。“党”是介于闾和巷的街巷,相当于今天的街道办事处。
“达巷党人”在《论语》中经常出现,有人考证说,达巷党人就是达巷童子,也就是项橐。
达巷党人可能是在某一天跟孔子的学生感叹“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按照项橐的一贯风格来理解,这应该是一句讽刺的话,他说,孔子这个人很厉害,什么都知道,但是没有什么专长,做什么事都不厉害。
这话传到孔子耳朵里,孔子就对他的弟子说:“那我应该在什么领域厉害一点呢?我是专心的射箭,还是专心的驾车?”
其实孔子六艺皆精通,礼、乐、射、御、书、数都极为擅长。
听了达巷党人的评价,孔子就开玩笑说:我到底应该在哪方面更专长呢?是射箭还是驾车?我还是好好驾车吧。
在孔子对达巷党人的回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生性是很活泼的,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拍案而起,说“这个小家伙凭什么这样说我”,孔子不会那么认真、那么计较,他只是觉得挺好玩的:既然我非得有一个专长,那选什么呢?选射箭还是选驾车?还是驾车吧。这是开玩笑的话。
用轻松的态度来应对质疑,这也印证了孔子的人生境界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