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11岁的香姐和她的另外三个时常玩在一起的小姐妹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其中一位小姐妹被她们仨孤立,还产生了一些冲突。甚至因为关心她们,我们大人也有一些被卷入。为此,我和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好像有一些效果,但也觉得好像有一些阻碍。
那天早晨(2021.7.23)有空在家,她又提到她对剩下的两个姐妹中其中一位有了看法。我发现处于青春前期的她在语言中有一种犀利、一种绝对化,有时候会让听者产生不舒服的感受,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了。我不希望她这样去背后评判他人的不是,希望她可以更全面的去理解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人产生更好的互动,收获更好的关系;也希望她可以是一个温暖、有爱,令人舒适的人。我便以我这样的理解和想法去和她进行又一次的交谈,希望能够给到她的一些启发和帮助。
当时,她坐在客厅的地板上,我倚在沙发上。虽然我处的位置稍高,但我并没有想居高临下。当她抛出一些观点时,我尽量保持心平气和耐心劝导,心中搜寻对话技巧,也运用一些隐喻故事去和她讲道理。我讲到《太阳和风》的故事,讲到如何换位思考和体会,甚至把她喜欢的叶罗丽仙子的品格都搬了出来。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没什么用,她的立场仍然坚定。到后面,我们陷入了一场貌似极有风度但颇为激烈的辩论。在我以成人的带着严密逻辑的辩驳让她无话可说时,她突然低下头,把眼镜往额头上一推,眼泪就噗噗噗地掉了下来。几秒钟后,她在地板上的坐姿变成了瘫倒,突然情绪崩溃,嚎啕大哭,像是刚刚还光彩四射的仙子突然失去魔力,瞬间石化,在猩红岩浆的奔腾下又化成软软流淌的灰色液体一般。
突然发生这样的状况,我心里咯噔一下,可能糟了!但看着她这样哭着,一开始还觉得有一些好笑:不是刚刚还振振有词,刚强无比地辩论着,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哭了呢!到后来,随着时间拉长,心中慢慢升起一丝丝的愧意,并且觉得有一些心疼,也有一些自责——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呀!我都干了什么?于是,赶忙抓来一堆纸,让她擦拭那些流淌不止的眼泪、鼻涕和口水,以及伤心。
在哭泣的间隙,她反复地喊出了两句话:“为什么你只想到XX,就没有想到我?!为什么你只是去理解他们,而不来理解我?!”
我在事中对她的理解
我一下子明白了。我是在和她辩论而不是对话,我赢了,她输了。然后,我也输了,我们都输了。我自以为是的劝告和说理,并没有去多理解她的这种观点背后的需要及故事——她最需要我的回应是什么?是发生了一些怎样的事,才让她会这样去表达?也没有去体会到她所看重的是什么?她内心真正的声音是什么?
我也懂得了,原来她是想要和我表达她的委屈和压力。她觉得为小姐妹付出了好多好多,但自己却有一些委屈需要拥抱,有一些压力需要排解。她的内心小船想回港湾补给和修整了。其实她已经做了好多,而她自己却没有被更多地关注到,可我还在建议她多去看看对方的立场,在她的无力上又加上一份负担。就像昨天,她跟我说道:“L阿姨告诉她,不要太委屈自己。”我想,她可能是听进去这句话了,可是我却没有体会到她内心真正的表达。
我静静地陪着她,抱歉地看着她,一次又一次地递上纸巾,她也没有拒绝我。现在想来很是感谢她可以接受我想要修复的举动,让我心里好受一点。后来(估计半小时),我把她从地板上牵起来,她在我怀里继续小声哭着,我轻声和她说抱歉,对不起。又因为上午还有一节钢琴陪练课,我也不得不提醒她需要平复下来了,两三次后她起了身,仍轻轻抽泣着,顺从地由着我牵着她出了家门。我们下楼,出小区,过马路,我搂着她,她的手也紧扣着我的手,但都没有再说话。几分钟后到达学校门口,我问她:“你可以了吗?”她点点头,然后放手,转身径直进入学校。
我在事后对自己的整理
在她去练琴时,我开始进一步反思我的“自责”。它告诉我我是爱女儿的,我不恰当的辩论也是带着对她成长成怎样的人的心意。只是我在我的世界而没有体会到她。“自责”也告诉我,不管我如何细致对待孩子,总免不了会和她发生冲突,甚至给她带来“伤害性”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着是谁的对错。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经历和立场以及带来的认知和思考,因为这样的差异,同时没有听到彼此内心真正的声音,于是,就有发生误会甚至冲突的可能。“自责”还提醒我:你的冷静,你能够允许孩子和你长时间辩论而没有急躁,已经给到孩子表达的空间,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可能也代表着一份修炼呢。包括迅速的反思、觉察,立即调整姿态去陪伴安慰,已是一种快速的修复了。冲突不可怕,可贵的是敢于修复。女儿在情绪中仍然接纳你的宽慰,也代表她对你的信任,代表你们有着不错的稳固而有韧性的关系,这是长期付出的成果。
40分钟后,我接到香打来的电话,电话那端,她的声音清脆而亲昵:“爸爸,我下课了,你过来接我吗?”哇!她恢复的好快!我心里想着,也一边答应她马上就到。一见面,她便挽着我的手,问:“我们是不是就去外婆那边吃饭了呢?”我回答道:“是呀。”“那我们快走吧,我都有点饿了。”她说。这不是还没到中午吗?我心里想道。走了一段,我还是忍不住问她:“刚刚是怎么啦?我们要不要继续谈谈呢?”她有点不好意思地快速回复:“唉呀,不谈了嘛!”我就没有勉强:“好吧,如果哪天你想谈的话,我们再来聊聊。不过,你现在好了吗?”她说:“我好啦!”然后放开我的手,蹦蹦跳跳跑到前面去了。
再回顾
到这里,我心中一片放松和宽慰。放松,是因为一场暴风雨就这样很快消失不见了,宽慰,是这孩子真像是有种神奇的复原力呢。
在和她的关系里,一方面,我在做自己,在父亲的角色里表达我的心意和想法,希望引导她的生活。另一方面,她也在做自己,有着不同的表达,希望被爸爸看见。“做自己”,是我们共同的期待。还好,当爸爸的我在整理自己之后,及时看到她的“做自己”。虽然有分歧和冲突,但我们可以带着爱和理解重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