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中,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激发我不同的思考。
我没有要求,我的思考具有什么样的高度。决定我思考高度的,和我成长阶段有关,和我认知有关,和我精神纬度有关。这是和我当前的阶段相匹配的。
关于“外求”,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我看到了比之前的理解更多的层面。之前,当遇到问题或困扰时,我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的根源,我不再把目光看向别人。
我觉得,我已经不再外求了。
同时,我也看见,在学习的路上,我在经典的层面深入不够,研究不多,在被动的等待老师给,在上课时我也有所感受,由于对很多经典不太熟悉,自己融会贯通的能力不好。
我知道,我需要对易经、黄帝内经、老子道德经、大学等经典进行深入学习,来加强自己对生命整体观的认识。
但这并不是说,我读了,我就具有智慧了。知识,可以靠勤奋获得,而智慧,来自你自己的经验。知识是一种累积,智慧也是一种累积,但知识是别人经验的累积,而智慧是你自己经验的累积。一个是理上入,一个是事上磨,理事圆融就是智慧,有智慧方看见。
另外,老子讲“静生智,定生慧”。几个月来,我开始静下心来向内修炼、沉淀,开始去看见事物背后的规律和真相,开始去思考我是谁,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要到哪里去?我发现搞清楚这些问题,就能够跨越很多困境,而不是浮于表面。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我们如果有颗宁静的心,即使是默默坐着,也可以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能感受被时间的脚步踩过的心田,接通了地气与天光,思想怎能不生出万丈光芒。
静能生智, 定能生慧,要依道而行。
继续往前走,希望再过些时日,我们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