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前言(略)
I-重述原文
有人或许会问你:“大学生,读那么多年书了,给推荐几本好书呗!”
可能我们能随口说出那么几本书的名字,并且建议对方买来看看,并信誓旦旦保证说他读后收益会很大。如果对方继续追问:这些书都写了什么?好在哪儿?哪些内容对我有帮助?
估计我会一脸懵逼,不知道你会啥样?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记忆力一向都不好,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事儿,很难能记得住,如果是自己经历过的,回忆一下能知道有这么个事儿,但是细节却记不太清楚了,至于读过的书嘛,也就是看看热闹,看过就算了,什么也没记住。
这样读书和没读真没什么两样。
“虽然是本好书,但是读过以后没什么深刻的感受。”
“刚读完书,却觉得已经快要忘记书里讲过什么了。”
“我读过的书都要堆成山了,可从来没派上过用场。”
我想上述几种情况是我们成年人经常遇到的吧?往往我们很无奈的自慰一下:唉,虽然没有完全记住,但是1%主要精髓还是有印象的。至于剩下的那99%,等将来用得着的时候,保不准灵光一现就出来了呢。殊不知我们人类的忘性比记性好。假如有人突然问你:昨天午饭你吃的啥?我们会先一愣,然后想想说:火锅。更何况若干年后所谓的1%精髓和那99%压根儿没记住的内容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的书都是花钱买来的,每本书如果按照30元来算,一本书只记住1%,我们收获0.3元的知识,剩下的29.7元都丢弃了,岂不是浪费?最理想的是30元的知识都记住,即使是不能记住全部,能记住10-30%也是好的。
接着再说说前面1%精髓的话题,如果每本书的1%精髓都记住,我们读了这么多书,想想现在是不是应该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行云流水般的书写文章自然不在话下?可现在结果呢?提笔忘字,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连最初的1%内容可能都记不住了。
如果这样读书,读过的内容仅仅是进行一次感官刺激,没有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丁点儿痕迹,更不用说加工应用了。这样读书和没读真没什么两样。
A1-联系经验
今年春节放寒假,我家妞的假期比较长,感觉无聊,就翻翻高中三年写的日记。她的日记内容比较杂,有读书笔记、随笔、考试前的励志文、考后心得,但大部分是每天的学习计划。
妞指着其中的一页说:“妈妈,你看,我清晰的记得这篇文章是我们上历史课,老师讲周朝的时候讲到清明的由来,我就想到我的爷爷,他去世的时候尽管我才一岁多,但是从你们平时聊天谈到我爷爷的一些事儿,加上我个人一点点儿记忆,我就写了这篇纪念爷爷的文章,现在回头看看还是蛮有意思的。我想我高中的老师了,还有同学......”
妞说着说着,情绪由兴奋转入悲伤,眼里噙着泪花。
“妈妈,回学校我再买两本日记本,接着写日记,记录我大学时的生活。”
“感觉现在不用笔写东西,用手机和电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就像养孩子,生了但没感情,嘻嘻......”
“我经常回头看我自己写的东西,心里会想:哇塞,我这么吊啊,那时候能就写这么好的文(不好意思的掩面大笑)。”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加上从我家妞身上获得的经验,让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以前看的书和没看没什么两样。
A2-规划运用
通过反思,我觉得我是时候应该为自己做点儿啥了。从接到吴释若老师的拆书指导和作业以后,我就着手开始做一下功课:
1.每天晚上拿出2个小时时间读书,我主要选择微信读书,原因是:
第一便捷,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看书,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第二剩钱,微信读书阅读时间可以兑换书币,用书币可以购书。
第三,是主要原因,因为我从2003年开始手抖,刚开始没太在意,结果越来越严重,现在写字已经受限,不能很流利的书写,记录主要用手机和电脑来完成,所以选择电子版书籍记录和做笔记都比较方便。
2.做读书笔记。我选择有道云笔记进行记录。标题选择书名+作者
我做笔记的时候,根据书的内容有以下几种记录方式:1.按照书章节+自己感受;2.作者思路+自己批注;3.自己思路(一问一答,层层推进)。
3.定期翻阅笔记,回顾所读书的内容。温故而知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要经常复习,根据记忆曲线来加强读书内容,并达到学以致用。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梭赶少年,转眼之间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好在有一颗年轻的心,争取再寻回好学的心,心心相印成就好心事儿!加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