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得住脚的幸福观,应该是不依赖于运气的,也应该是能够肯定痛苦的价值的。——周国平《觉醒的力量・第一辑 觉醒之力・什么是幸福》
人生在世,有时会仿佛没来由地感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它源于一种朦胧的意识,即意识到人生和世界的缺乏根据,人世间任何幸福的不可靠。这是一种深刻的空虚之感,因而可以视为充实的幸福之反面。——周国平《觉醒的力量・第一辑 觉醒之力・什么是幸福》
……让现代人在“突然发疯似的追求幸福”的路上稍作停留,喘一口气,想一想究竟什么是幸福。……这种追求幸福的狂热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在于关联破裂,意义缺失,由此产生了人人痛心却无力战胜的内在空虚和外在冷漠。可是,人们往往找错了原因,反而愈加急切地追求物质,寻找表面的快乐,试图以之填满意义的真空,结果徒劳。——周国平《觉醒的力量・第一辑 觉醒之力・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亘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追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些人得到了,而更多的人终其一生也寻觅不到。
从上一篇到这一篇,周国平反复提及“痛苦”的力量。而我们看电影,也总是喜欢看那些跌宕起伏,主人公历经苦难而终成正果的影片,如《当幸福来敲门》、《阿波罗13号》、《后天》、《阿甘正传》等,即使电影的结局并非大团圆,而荡气回肠的英雄情节也令人让然感觉到高尚、美好,如《人鬼情未了》、《拯救大兵瑞恩》等。也许,正是因为痛苦的存在,才会使幸福特别的打动心灵。
电影,毕竟是电影,是导演铺排好了的。现代人看电影,固然喜欢看这些一波三折的情节,但没有多少人愿意这些情节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总是在观看他人痛苦时感动地痛哭流涕,感受自己痛苦时煎熬地死去活来,总是在观看他人幸福时艳羡地心驰神往,面对自己的幸福时却视而不见。“现代人发疯似的追求幸福”,也有这样的原因吧。
在这个信息极度畅通的年代,在这个各种媒体都以哗众取宠的笔法、取材来吸引眼球的年代,我们很容易就看到各种各样的成功与幸福,也很容易看到各种各样的狗血剧情与悲欢离合。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大脑被这些剧情充斥着,冲击着,我们艳羡那些忽然间攀上云端的幸福,我们耻笑那些茶余饭后的狗血剧情,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媒体经过筛选和加工后端给我们的菜,我们在质疑饭桌上的食品卫生时,有没有质疑过这些媒体上的新闻是如何加工出来的?有没有质疑过在这些媒体的厨房里发生了一些什么?我们是否想过,那些攀上云端的幸福背后,是不是有着无人知晓的艰辛?我们是否想过,那些被他人当笑话看的狗血剧情的主角,背后是不是有着难以言说的无奈?
相比过去,我们看到了更多,听到了更多,无论幸福还是悲哀,都被呈几何级的放大,我们趋吉避害的本能也就呈几何级的放大,放大到我们来不及思考原因,来不及探寻真相。看得太多,想得太少,以果为因,却又苦寻不得,也许正是这浮躁的根本。
让行动快起来,让思想沉下来;让视野打开来,让欲望收回来。境界若要如此,必须有哲学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