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曾佑画像
夏曾佑(1863年-1924年),字遂卿,作穗卿,号别士、碎佛,笔名别士。杭县(今杭州)人。诗人、历史学家、学者。清光绪十六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民国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用章节体编著《最新中国学》《中国历史教科书》,重版时改名《中国古代史》,是近代中国尝试用进化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
【丙申三月将改官出都和青来前辈】
连天芳草送征轮,未免低徊去国身。
八百余年王会地,垂杨无语为谁春。
【注】丙申:光绪二十二年(1896)。连天芳草:芳香的野草一直伸展到天际。征轮:远行的车子。这句写作者寂寞惆怅的心境。去国:离开京都。 这句借指北京。《逸周书》有《王会篇》,记周成王朝会诸侯的事。王会之地,即天子所属的都城。八百余年:约指周王朝统治的年数,北京自辽建都以来,也约有八百余年。
诗题为“改官出都”,诗人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所以低徊不忍离去,面对着烂漫的春色,不禁发出了“垂杨无语为谁春”的叹惋。
易顺鼎画像
易顺鼎(1862——1920),字仲硕,一字实父,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光绪年间曾官至广西右江道。和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并称为"两仙童"。他又与袁克文、何震彝、闵尔昌、步章五、梁鸿志、黄秋岳并称为"寒庐七子"是近代有影响的大诗人之一,与湖北樊增祥齐名,有"北樊南易"之称。
【三峡竹枝词】
峡山遮月月难来,溪女踏歌歌莫哀。
郎似西陵峡中月,一生相见不多回。
【注】竹枝词:本为古代西南地区的民间歌曲,这里是以长江三峡为地点改编的竹枝词,原诗九首,这里选录一首。踏歌:以脚步作为节拍唱歌。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省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