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浙江富阳,旅居德国柏林,在东西奔走中将中西文化融合内化,又转化成自然心情流露在平面作品中,是首位问鼎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金奖的华人设计师,并获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金奖、芬兰拉赫蒂海报双年展第一名等诸多设计类奖项。
他就是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师何见平。曾任教柏林艺术大学,现受聘中国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创意造物人”第八期关注,何见平和他用自然的视觉语言去表达的平面设计。
1
|阴差阳错的结缘|
“从无到有,从门外到门内,从爱好者到专业者,从喜欢设计到被设计所接纳。”何见平这样概括自己的从业经历,“做设计是阴差阳错,意外地开始,后天性的结缘”。
何见平,1973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富阳市,像其他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大陆青年一样,在90年代前那个还没有自由市场经济的时期,因为大学包分配,考大学几乎是他们唯一被认为有前途、有保障的出路。但现实是,大学名额很有限,考上大学的概率非常低,学生之间竞争激烈。
《AGI-new Voice》2006
何见平从小学柳公权,后来意识到书法专业考进大学太难,机会稀少。于是他早早放弃了书法,找了一个最容易速成的工艺系装潢专业去准备,然后参加高考。当时全国仅央美和浙江美院(现改名为中国美院)隔年招生,每次招生仅4名。
“我考了两年才考上大学,当时浙江美院有7千人报名,录取50人。任何一个考上美院的孩子,都能体会‘范进中举’的感受”。
当时何见平选择的平面设计专业(当年叫“工艺系装潢专业”),一个班12人,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和年龄最大的同学,相差11岁,年纪最大的同学坚持考了7年才考上这个令人又恨又爱的大学。“我也见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考生,5年、10年地耗下去,最后消失了”。
用何见平的话来说,大学教育似乎把他领到一个入海口,虽然可以从海洋的这边眺望,但是却不知道应该去向何处。“受制于那个时代信息的匮乏,大学求知机会的稀少”。直到后来间接看到Gunter Rambow、Holger Matthies、田中一光等设计师们的作品,心被打动,求知欲被唤起,才追随设计来前往欧洲。
《clon1/clon2》2001年作品
2
|用自然的视觉语言去表达|
1997-2001年,何见平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自由艺术专业,获硕士和大师生学位,2011年获得柏林自由大学文化史博士学位。
之后,他的平面设计作品频频在国际海报设计大赛获奖。
2012年,何见平创作的《立体平面人》,获得了第23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文化类海报金奖,也成为首位问鼎该奖项的华人设计师。
《立体平面人》海报作品
有观点说这个海报像是西方设计师的创作,何见平也认为自己这一作品受到欧洲达达主义、MaxErnst的拼图艺术的一些影响,它在形式上——线条、块面的切割是一个很西方化的语言。“但在构图和色彩上,包括黑色线条的表现形式其实是很东方的”。
何见平一直强调,自己的作品,其实无所谓西方化或东方化,“我表达自己的理解,自由自在”。
何见平说,在中国艺术中,有一种观点是“妙法自然”,就是让自己的创作有自然心情的流露,其中最重要的表现点就是反映自己学术、人格、审美的三重修养。设计师也一样,必然受“母文化”的影响,浙江富阳就是他的文化母体。“这种母体不是指某个人、某个艺术表现方式,而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气候、人文、环境、地理等等”。
《Taiwanlove》2009年作品
书法与国画是中国江浙一带偏爱的艺术表现形式,何见平从小受周边山与水的地理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他自称这种影响根深蒂固。
“我留学德国后,一开始,主观上是完全摒弃了传统。西方的绘画,如马蒂斯、毕加索,以及我非常喜欢的20世纪的波普艺术对我有着强大的冲击。但最后,我还是意识到,我的气质,不能形成一种像西方艺术家一样天生而来的西方艺术气质。既然这样,那我为何还要去刻意追求?回过头来,我又把自己心底认可的东西重新拿出来——把年青时代喜欢的素材重新搬运到设计中来”。何见平说,那时顿然感觉,自己作品中情感的表达自然而然,就是这一点,重塑了自信。
后来,何见平作品曾获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金奖、芬兰拉赫蒂海报双年展第一名、墨西哥海报双年展银奖、香港海报三年展银奖(3次)、香港HKDA铜奖、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俄罗斯金蜜蜂奖、纽约ADC银奖和铜奖、纽约TDC优秀奖和东京TDC等奖项。2006荣获德国Ruettenscheid年度海报成就奖。
他的个展曾在德国、日本、斯洛文尼亚、波兰、马来西亚和中国南京、香港、台湾等地举办。
3
|"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教授、专栏作家,你更喜欢哪个身份?”
“喜欢哪个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One by One》2012年作品
何见平有着多重身份,曾任教柏林艺术大学,现受聘中国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巴黎ESAG设计学院硕士专业考核委员会成员,担任德语百佳海报、波兰Rzeszów国际戏剧海报双年展澳门设计双年展和香港亚洲最有影响力大奖等活动国际评委工作。他也是AGI会员,是多家设计杂志的专栏作家,出版了大量有关世界平面设计师和欧洲设计教育的书藉。他还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身份有很多种,但他一直在做他喜欢的平面设计,用自然的视觉语言去表达内化的中西方文化。
他提倡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去看待平面设计大师们的经历和作品,认为对设计历史的梳理非常重要。
Jianping-He-EcoMarx
“平面设计没有历史梳理,就不能成为一门学科,而只是一门“手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设计历史令我们知晓过去,明白自己应用的设计元素的来龙去脉,了解历史也是尊重前人的工作,从而杜绝抄袭”。
因此,在何见平的设计观里,原创性是评价是否是“好设计”标准之一。“‘好设计’是‘Originality,Revolutionary, Timeless’三合一的概念,‘Originality’代表设计思想和表现的原创;‘Revolutionary’讲的是勇气,不要习惯于墨守成规,要有‘破’的勇气,‘不破不立’;‘Timeless’则是审美带来的力量,因为审美在信息传达时的同时存在,也会令这个设计作品突破时间的界限”。
本文综合媒体报道、站酷专访何见平
撰文:慕容MA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酒仙桥设计部”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