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学外语是一门必修课。很多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研究生3年,前前后后学了将近20年,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付出了非常多,可效果究竟如何呢?
可是,我们传统的英语教育是非常失败的,很多人全军覆没,听说读写都不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并不是我们不爱学习,中国孩子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在世界上都是位于前列的。可以肯定地说,是我们的外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著名语言学习达人本尼·刘易斯,可以自信地使用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中文普通话等12种语言。他认为:语言不是用来学的,而是拿“用”的。
刚出生的婴儿,父母一般不会刻意去教他学习母语的,小孩子长到一两岁,就能开口说话,三四岁就能流利表达了。这是因为语言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沟通工具,是拿来用的,如果不会,他就无法与他人交流。
其实,学外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应该把外语作为沟通工具,而不是当作学习对象应付考试。只要我们改变外语学习理念,抱着使用的态度,外语学不会也难。
想提高读的能力,就去读外语原版名著吧,读不懂的地方就去查字典,直到全部读懂为止。
想提高听力水平,就去练习说,与老外聊天,为外语原声电影配音,不仅要学习外语发音,更要模仿老外的语声语调,只要你会说了就能听得懂。
想提高外语写作能力,跟学母语一样,就用外语写日记吧。
知道不如做到,如果你确实想学会一门外语,不妨先试着改变学习外语的理念吧,一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