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财富,这个道理在不同的时代都得到了印证。即使有那么一段时期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国家还是依靠这些研究导弹的才增强了国力。当红作家李月亮被疯转的那篇《孩子,我为什么放弃50万也要让你读书》,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一线教师,也许最接近教育的真实状态。当我在课堂上,看着有些孩子,茫然不知所措,跟不上节奏,听不懂课程,做不完作业。甚至读不懂短短的一篇英语短文。这样的孩子,再给他减负,后果会如何呢?而有的孩子,在学校很早就做完了练习册和作业题,回家练琴读书,锻炼身体,涉猎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此类学生,你就是给她(他)减负了,他们也会自我加压。
可惜很多学生包括家长都不能理解这一点。总是觉得学习太累了,需要“减负”。上学累不累?的确累!特别当我们和孩子一起顶着寒风,冒着冰雨往学校赶的时候,会觉得上学太辛苦了。但是,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可以长久改变我们命运的事。学习,其实是最公平的方式。名牌学校里,除却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官二代,哪个不是兢兢业业地认真苦读。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身边朋友家优秀的孩子,几乎没有完全意义上很轻松。都是非常辛苦,勤奋努力。即使是玩,也是建立在认认真真完成所有的任务和作业的基础之上。
我认识一个小姑娘,她的成绩非常好,钢琴学的很出色,现在在某初中名列前茅,听说,她小学所有的晚饭都是在车后座上吃的。是不是觉得她的故事似曾相识。出色的孩子都是这样一路走来的。你只看到她钢琴十级的证书,却不知道她在家默默的练了多久的琴,你只看到她课堂上对答如流,却不知道她在家看了多少的课外书籍。你只看到他展示在校园里的书法作品,却不知道他在家写掉多少墨汁。你只看到放学路上的玩耍,却看不到回家后的苦读。
“减负”是需要的,但不要被表面现象掩盖了本质。专家们也不可能因为“减负”而放弃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的女儿梅思繁非常优秀。复旦教授钱文忠也提倡要有“惩罚教育”。真正被“减负”被放纵的李某某,大家都知道现在结局如何了。看看赌王的小儿子,就知道优秀是怎样炼成的。他的成就超越了同龄人,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得来的,靠的是披星戴月的学习和刷题。坐拥巨额遗产却还如此拼命努力,何猷君的人生字典里,肯定没有减负一说。从黄磊的女儿到赌王的儿子,优秀的孩子,无一不是天赋加上勤奋得来的现在。富有,不只是富在物质,也要富在心灵。
现在减负,将来,你的薪水大概也会减掉一些。没有名牌院校的环境和底蕴,没有好的学习氛围,没有晨读暮诵的学习,没有长久的坚持学习,想成功,太难太难。
通往成功的路,没有捷径。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减负。请你相信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也没有白吃的苦。不要让“减负”变为“减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