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宏杰老师的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曾国藩活得太难了,一生活得都是那么难。
常听人说,我容易吗我?其实,人生没有哪一个工作是轻松的,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即便就像曾国藩那样的大官,也一样活得不容易。
读曾国藩,最大的感受就是,曾国藩活得太难了,一生活得都是那么难。可以说,曾国藩的人生,是战斗的人生,是抗摔打的人生。
学习时期,他要与自己的愚昧做斗争,他要在考场上与考题战斗,官场时期,对外,他要与太平天国战斗,对内,他要与皇帝、大臣、地方官场战斗,同时,他还要与自己的性格缺陷做斗争。
当官之前,他出生在湖南省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为了改变个人的生存状态,他要拼命读书,可是,他的脑袋却笨得出奇,连考五次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第六次只考上半个秀才,还被湖南省教育官员公开批评说,文章太肤浅,第七次才考上秀才。
一次次奔向考场,一次次的失败,得经受多少旁人的讥笑,经受多少自尊心的打击?然而曾国藩都挺过来了。
有人说,做官要学曾国藩,其实,曾国藩也不是天生就是明白人,相反,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他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在磕磕绊绊中,在跌跌撞撞中,他的脑袋才被撞开了窍,可以说,他是在人家一次次的打击下,被人家打明白了的,被人家打成熟了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人走向社会,都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曾国藩也一样。
曾国藩的一生,如果单纯地从纵向来看,确实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但如果分阶段来看,他的成长也是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撞击后才走向稳定发展了,也是在经历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甚至是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也是在经历了人生的摸爬滚打后,他才找到人生的正确的道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曾国藩也不例外。当他做了副部级官员后,个人命运早已得到改变,当年读书为了改变个人命运的理想早已实现,按说,他应该知足常乐才对,可为什么他做了大官却仍然不快活呢?这是因为,这时,他的人生理想已变得更加高远,他要学圣人,他想有一番作为,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事,可他却不能有所作为。所以他才郁闷。
曾国藩当大官的年代,正值鸦片战争刚刚过去,国家和民族的自尊心得到重创,国内民众起义风起云涌,大清王朝早已是腐败透顶,走在崩溃的边缘,谁能担负起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大任?必将是能够为清王朝所倚重而又能忍辱负重之人,曾国藩担起了这个历史的重任。
官升至副部级领导后,曾国藩一心为国家着想,他上书咸丰皇帝,想改变官场的坏风气,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不但没有得到满朝官员的赞扬,反而受到满朝官员的讥笑,讥笑他众人皆醉就是他独醒,让他寒心不已。
看到他费尽心血和汗水所提的建议,也没有被咸丰皇帝所重视,而是被扔到废纸篓里了,他气得拍案而起,直接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咸丰皇帝,指望能够以此惊醒皇帝,彻底改变官场的坏风气,此举不但没有获得任何改变,还差一点被杀头。
为了朝廷的事,曾国藩不但得罪了皇帝,朝中权贵他也得罪了。为了坚持原则,先是得罪了鸦片战争的名人琦善,后是得罪了赛尚阿。虽然这两位在曾国藩的坚持下,都被革职了,但他们由于关系网深厚,因此使的曾国藩成了朝中不受欢迎的官员。
太平天国起来后,曾国藩正在家为母亲守孝,咸丰皇帝命令他在湖南老家帮助地方官办团练,他当即打出招牌,成立审案局,对扰乱地方治安的坏分子,提出不必经过地方有关部门,速战速决,使地方治安迅速好转。
工作成绩虽然不小,但并没有得到湖南官场的掌声,反而受到一片怒骂,原因是他侵犯了别人的权利范围。
操练湘军,为了提高清军的战斗力,曾国藩命令当地朝廷驻军一同参加,这引起了军人的反感,他差一点被几个当兵的人给杀了。更为可气的是,巡抚不但不宽慰他,反而还放了闹事的清兵,让他这个副部级官员丢尽了颜面,却无处诉说。
曾国藩招募湘军,筹集粮饷,无不需要地方官员的支持和配合,可人家地方官只听巡抚的,没有官员拿他这个副部级官员当回事。
副部级官员有什么用,你既不能提拔人家,也不能给人家带来利益,人家地方官员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可以说,曾国藩办湘军,人财物,什么支配权也没有,地方官员不但不支持配合,反而经常掣他的肘,让他很是苦恼。
在为父亲守孝期间,曾国藩将自己办湘军的苦恼全说给咸丰皇帝了,并说如果皇帝不能给他巡抚当,那他就不出山了。
没想到,咸丰皇帝竟批准了他的请求,实际上是解除了他的兵权。
作为湘军的创始人,他被解除兵权,如当头棒喝,让曾国藩无法入睡。
曾国藩一心为了国家,一心为了工作,但是,到头来,他不但没有得到上司的支持,反而为上司和满朝文武官员所嫌弃,甚至被上司皇帝解除了兵权。这是为什么?挫折和打击让他伤透了心,也给了他教训。
曾国藩也是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他也曾想到退缩,但不管怎样,他毕竟没有退缩。
失败的日子里,每一个人都有治愈自己的方法,曾国藩也有自己的一套。
在老家为父亲守孝的日子里,曾国藩不断回忆自己的过去,反复揣摩老子庄子的智慧,他终于开悟了。
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脱胎换骨了。
治愈好自己受伤的心灵,他又出发了。
这一回重新出发,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摆官架子,而是处处尊重各级官员,处处给予拉拢之能事,对皇帝更是学会了打太极拳。
学会了逢场作戏,虚于应酬,掌握了利益驱动原则,结果,他与各级官员的关系融洽了,办起事来却更加顺畅了,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有人说,撼山易,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却难,然而,曾国藩却改变了自己,这得需要多大的意志力,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呀?
虽然曾国藩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人了,但他却似乎与我们又是那么接近,我们有多少人和曾国藩一样,当年,为了改变个人命运而发奋读书,大学毕业后,怀着崇高的理想,想要为国为民有所作为,结果却被摔得鼻青脸肿,直到一生平庸,而曾国藩与我们不一样的却是他发达了,他为国家为民族担当起了重任。
一样的开始,只不过是不一样的结局。
小时候,读历史课本的时候,我们不懂曾国藩,我们被灌输的曾国藩只是一个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是一个卖国贼,等我们读懂曾国藩时,我们已是历经风吹雨打年过半百之人。这时候,读曾国藩的事迹,我们才知道,曾国藩不只是一个刽子手和卖国贼,他还是一个为了改变个人命运而发奋学习的读书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经受了无数次打击和失败,才逐渐成熟起来的知识分子,是一个为了朝廷,为了国家安定,为了人民幸福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甘落骂名的中国政府官员。
我们也曾经是像曾国藩一样,是一个愤怒青年,埋怨命运不公,埋怨命运多舛,想想曾国藩走过来的路,想想曾国藩吃过的那些苦,比比曾国藩的经历,我们可以风淡云轻了。
人的心理是脆弱的,但脆弱的心理怎能经得起跌宕起伏的摔打?我们唯有受伤,治愈,再受伤,再治愈,直到心灵变得强大起来。
年轻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病没有被治愈,总有一种疑问找不到答案,总有一种疑惑没有被解开:为什么一些忠臣良将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不是被害死,就是被冤屈,而一些奸臣却总是被重用,这是为什么?读读历史人物事迹,答案就在其中。答案找到了,疑惑解开了,人也就活明白了,人生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也就可以再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