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夏天来临时,街头巷尾随处都可见白粥摊。两张或高或矮的长条木板凳,搭配高度适中的不锈钢长桌摆放板凳中间,光鉴照人。这是一个白粥摊的标配。
桌面上通常是这样光景:一溜排开的是高矮大小都相当的不锈钢碗。里面装的全是清一色素菜。都是平常餐桌上的小菜,土豆,冬瓜,茄子,南瓜,空心菜梗,红薯叶,……市场出现所有应季蔬菜都可以在这里找见,摸约有三十来个品种。
显眼位置的告示牌上地写着:白粥4.5元,玉米粥5元。当然,这个价格也是应行情而变。
”老板,来碗白粥!“来这儿的食客有蹬三轮送货的黝黑中年男人子,挑着菜筐卖菜回家的老婆婆,他们通常坐在最靠边的桌子前。坐里面的有带小孩逛街的女人,有穿戴整齐、胸前挂着工作牌的房产中介小伙子……
一碗白瓷碗装的糯玉米粥,是本土柳州人的最爱。粘软稠糊,晶莹透亮,一粒粒如同白珍珠,柔滑香甜,口感极好,
我却喜爱那白米粥。白米粥一般是用当年的早稻新米熬煮,刚揭开锅的白米粥是带有一股浓郁的田间气息的。
坐在原木矮凳子呷上一碗熬制冷放的粥,凉爽润喉。像极了幼时在炎炎夏日,坐在老家门槛上享受青苗稻浪吹来的清风,口里哼着熟悉童谣:“凉快快,吃饭不要菜,要个腊鱼仔……
旁边吃粥的人这时吹出一口气,长吐一声好听的柳音“舒(虚)服”!
柳州热烈的夏天吞并温暖的春天,秋天又被冬天干掉。于是往往上午披棉衣上班下午就得短袖相见。解热又解渴的白粥也是要等过完“五一”才矜持亮相。
女儿五岁那年,领着她去郊外的白莲洞参观古人类活动遗址。一路风光旖旎。途中经过一农家粥店,掩映在青砖红瓦、绿树成荫之间,旁边高竖着一杆布旗,写着“供应白粥”几个大字。好一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景在眼前!
带女儿下车赶往粥店,欣然落座,叫上两碗白粥。亲自动手盛上送粥小菜入碟,一样一勺,甚是有趣。女儿俨然一脸自足,仰脸对我说:“妈妈,这是我吃过最便宜的自助餐。”
确实是”平价自助餐“,店主把粥盛在桌子上。装菜的小碟和勺子自己取,喜欢吃哪种口味小菜自己酌。吃多少不限量。真正那些饭量大的人,粥不管饱时,菜是可以吃饱的。像土豆,南瓜之类饱腹感极好且不油腻。
有一闺蜜,外婆家居柳州。那日听闺蜜娓娓道来:“外婆年轻新寡。上有高堂,下有幼子,举日维艰。外婆一咬牙挑起全家重任。一副柔肩,一双巧手在门口支起一白粥摊养活全家。天不亮就悄悄出门,回来是满筐水灵的野茼蒿菜,扣子菜,水芹。一样样焯出苦水,加盐用柴火小灶清炒。。。。。
恍惚的思绪中,跳跃着的柴火苗映出的是外婆那张坚韧柔美的脸。,那盛出的碗碗白粥装着是满的新的希望。想起罗兰的一句话:有理想的人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因为他人逆境只是过渡,黑暗也只是一时的过程。
齐帆齐自媒体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