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花园除草,是《传习录》中围绕薛侃除草这件事,通过王阳明和薛侃一问一答的方式,清晰地表达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善恶只在人心,不在万事万物,是对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最有味道、最详细的阐释。
何谓“至善”?
“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意思是万事万物本无善无恶,之所以有善恶之分,是由于人类心生好恶所至。例如,花和草,本来没有善恶之分,你想赏花,就认为花是好的,草是坏的。但是如果你想要用草来喂羊,草就是好的了。“不动于气”,意思是不要刻意地给事物贴标签,不动好恶之气,万事万物也就没有善与恶的区分,这就是至善。
如何区分善恶?
“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以薛侃除草为例,王阳明说“草有妨碍,理当去除,去除便是;即便并未去除,也不要放在心上。”意思是如果草的存在妨碍了花的生长,那就应该去除草,除掉后就把这事抛到九霄云外。如果暂时没有时间去除草,也不能整日想着除草这件事。否则,明明除草这件事是被我们所控制的事物,反过来控制了我们。
举例:你痛恨一个人,就给他贴上恶的标签,当你忘记摘下后,“此人是坏蛋”就成了你潜意识里的“真理”,你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当他倒霉时你会大笑,当他比你风光时你会如丧考妣。他成了你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控制了你的喜怒哀乐”。
王阳明说的依循天理,就是没有一丝一毫私意,凡是带有愤怒、怨恨、喜欢、快乐的感情,便是动气。
如何修得至善?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
两个关键词:舍心逐物、义袭而取
舍心逐物,就是世俗之儒不知道善恶只在人心这个道理,舍弃本心去追逐外物,整日向外去求,妄图仅仅依靠偶尔的合于“义”就想“克己成圣”,是行不通的。
“义袭而取”这四个字一般不太容易看懂。
“袭”字是一时,突发的意思。“义袭”就是指平时不按良知行事,偶然良知发现就做一下好事。“义袭而取” 意思是只是偶尔合于“义”就想要心体充盈天理,身有浩然之气是不可能的,人在存养内心天理的功夫上是有连贯性的。纵然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一辈子也会做过几件好事的。
一个人内心良知的充盈,就像地里禾苗的生长,无声无息,却又时刻不停。揠苗助长就是想通过一次性的集中式努力,实现质的突破。这显然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干扰禾苗的自然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