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回宿舍待岗了,从昨天开始就觉得身体和心理上发生了变化——社畜状态。咸鱼一样的寒假终于可以结束了,接下来我就是钮钴禄·黄,呸,热爱工作·黄。
读书时也是一样,临近寒假和暑假结束,爱恨交织的情绪涌上心头:一方面是百般无聊的假期终于快要过去,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竟然生出了一丝期盼的味道;另一方是摆在眼前还未动过的假期作业,只能恨恨地埋头苦写。在一个又一个熬得深苦的夜里,满满的期盼变成了对假期作业的恐惧。
于是,就在这样的情绪里,假期结束了。
等到工作,本以为纯粹的假期就是工作后的假期了。没有作业,只有深夜里莹莹的光照在脸上——刷剧或者玩游戏。在这次拖得如此之长的“寒假”里,大体的生活也是如此,承受的不过是一点点“课题”和在职作业的压力。
忘却了假期里补作业的艰辛和痛苦,优哉游哉地玩到了如今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课题和作业还一点未做,而可怕的上班马上就要开始了。临近开工,杂七杂八的事情也渐渐摆到了日程上,挤得课题和作业竟然不太有时间完成。
所幸,在假期充满了电的我和工作中消耗了过多电量的我不太一样——前者做事的效率和专注度要高许多,只是可惜要把这充得满满的电池在这几天消耗一下。于是从昨天开始,新开的剧没有兴趣,新发现的动漫搁置一下,从早到晚就泡在电脑面前写开题报告和在职作业了。
巴菲特说,要想成功,就要找出你觉得一个人会成功和会失败的特质,着力培养前者而规避后者。毫无疑问,我会把害我很惨的拖延症归入后者,但是却找不出办法摆脱它。
就拿在职的作业来说,醒来想到它睡去想到它,日日夜夜挂在心头,直把心尖拖到了肚子上,却毫无思路。只在这即将开工的危机时刻,才突然有了思路和解决方法,才能动起手来奋笔疾书。
当然,也有另一个成功人士说过,如果一件事情你已经能够什么都不想,马上完成,毫不拖泥带水,就意味着这件事情你已经很擅长了。
道理总是有很多。被巴菲特的道理戳在面前痛心疾首,为成功人士的话语安慰到,本质上还是我们想听的道理是什么样的。还未刷完,但是可能马上就要陷入等更新陷阱的某部小说里曾经提到,一个人总是对世间的道理捡捡摘摘,调出自己能用的,挑出自己不喜欢的,编织成自己的道理。
算了算了,不想这个问题了。开工在即,开心重要,作业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