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狠狠地发了一次火。
当时,我和彤彤在讨论录制成长型思维的视频,还没有头绪;豆豆一直在旁边哭闹,不停地说让我陪她玩。
开始,我还能耐心跟她解释,让她先去自己玩,答应等我们完成任务了就陪她。但后来还是没忍住,我拉着她到我们的卧室,使劲掰开她的手,并试图把门关上。
我记得我吼着:你有完没完,真是烦死了!那个声音根本不像是我发出来的。我记忆中从来没有发出过那样的声音。
豆豆拼命地哭,拼命要拉住我的手。爸爸过来紧紧地抱住她,对我说着:别这样,别这样。
我喘着气。迅速带着彤彤到楼下去。
在楼梯口,豆豆被爸爸抱着追出来,她一边继续大哭一边大喊:“妈妈,对不起,我要和妈妈说对不起。”
我搂着她,也说了对不起。然后还是下楼了,并且告诉她,一会儿可以下去找我们。
当我们在楼下见面的时候,彼此已经都心平气和了。他们帮我们录了视频,然后一起回家。
反过头来看这次事件,我觉得有几个触发因素:一是我当时有事情没做完,还是有些压力,所以比较容易失去耐心。二是豆豆最近看不得我和姐姐在一起,总是想方设法把我“抢走”,所以我认为她这次的不配合,也有故意的嫌疑。三是通过观察近期豆豆的表现,我发现只要大人发火,她才愿意妥协,所以,我有点想利用她这个特点,通过发火逼迫她妥协。
塞利格曼博士的幸福五部曲系列我看了3本,今天继续读《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冥冥之中,书签的位置正好是“熊熊燃烧的愤慨”这一章。原来,大发雷霆而不是压制怒气才对我们的健康有害,愤怒往往来势汹汹,横冲直撞,让我们伤痕累累。我清楚地记得,我大声吼叫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如果不加控制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作出很不理智的行为。它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身边人的感情。
如何应对愤怒,书中给出了3个步骤。一是延缓愤怒的想法。可以在心里默念到十,做深呼吸,也可以告诉自己“我正在阻断我的愤怒”,好让自己在缓冲期内尝试调整自己,改变想法,把诱发事件看成一种挑战。二是关注身体反应。放松一下肌肉,继续深呼吸,冥想。三是作出理性的行为。比如运用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的技巧,描述事实,说出感受,表明希望。
以后,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从这次愤怒事件中得到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