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早就读完了,但是一直没有写感想,今天终于有空,一起来聊聊那个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完这本书,这句话真的深深印在我脑海中。我心疼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心疼他的忠心,他的勇敢无畏。但是最让我感慨的还是主人公阿米尔在经历种种的事情后的蜕变,从一个内心狭隘,幼稚的人成长为一个成熟,完善的人。
我们每个人在童年可能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伤害别人或者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但是成长就是一场自我的反思,完善的过程。当所有的事情落下帷幕,再回头看看,原来自己早已成熟。
哈桑是他的仆人,但是仅比他小一岁,在童年时期,他们情同手足,一起玩耍,一起打闹,哈桑对他忠心耿耿,对他的要求无所不应。
从最开始的可以在深夜起来听他读故事,并鼓励他说“你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可以为他吃土(如果他要求的话);为了给他捡风筝而被坏人侵犯,回来后却自己一个人默默忍受;
到后来,阿米尔为了赶走他,诬陷他偷钱包,他也只是努努嘴,眼含泪,却始终没有说出真相;
再到最后为了在战乱中守住阿米尔的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会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他也固执的认为阿米尔是自己一生最好的朋友。可是他却忘了阿米尔是普什图人,而他是哈扎拉人;阿米尔是主人,而他只是仆人;他们注定不同。
阿米尔会因为他不识字而玩弄他,会因为他对自己文章提出疑问而鄙视他,也会在他为了给自己捡风筝被坏人侵犯时,目睹着整个过程,却无动于衷,对,他也怕受伤,他不断地安慰自己说他是仆人,也许他就该替他受伤。
尽管理智使他无动于衷,但是道德的谴责使他备受折磨,他开始不敢面对哈桑,一夜一夜的失眠,他恨自己,但是却始终没有勇气道歉。最后不堪折磨,设计赶走哈桑。
哈桑和父亲离开了自己的家,而他和父亲去了美国(12岁时)。然而,在阿富汗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却不知再见已是物是人非。
在经历了父亲的去世,娶妻成家,但是可悲的是妻子却生不出孩子,他们为这个事情心力憔悴,然而这时父亲的朋友拉辛汗一通电话将他的思绪拉回了过去。
他从拉辛汗那得知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为了保护他之前的家,和妻子一起被反派杀死,留下来了可怜的儿子索拉博。
他震惊,羞愧,后悔,泪流满面,原来哈桑一直没变。
他仿佛又想起哈桑对他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他决定回到故乡,领养那个小孩,不论如何,他要去,仿佛命中注定。因为父母双亡,索拉博被寄养在孤儿院,但是没有人能证明阿米尔和索拉博的关系,他通过各种办法找人认证,却没有想到最后一关是卡在了反派头目阿塞夫这块,阿塞夫,那个侵犯哈桑和索拉博的男人,他不会忘记。
这一次,他并没有退缩,为了保护索拉博,他忍受阿塞夫的暴打,仿佛只有这样他的罪行才能减轻一点,才能弥补上次自己的懦弱。幸运的是,这一次,是索拉博救了他,索拉博继承了他父亲哈桑的本领,射弹弓高手,他击中了阿塞夫的眼眶,他们从恶魔手里逃出来了。
回到美国,遭受太多苦难的索拉博并没有完全走出痛苦,他看着新环境,新的亲人,沉默的让人心疼。但是阿米尔,那个曾经瞧不起鄙视哈桑的男人,他现在却可以把索拉博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子,细心的照顾他,尝试各种方法让他开心,带他去放风筝,并愿意为他去追风筝。他看着拉着风筝的索拉博,他听到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的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也许曾经的他是一个心胸狭窄、卑劣的孩子,但是又何妨呢?没有哪个人天生是完美的,成长本身就是一场自我的救赎,尝试着接受自己,反思自己,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数年后,当我们回过头,再看过往也能笑靥如花,因为我们已经在其中成长了。
人生中,有多少人能陪你成长,又能有多少人用尽心力取悦你,为你欢喜为你忧,为你千千万万遍?但愿我们都能珍惜眼前人并永葆赤子之心,无畏无悔。
你看过这本书吗?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欢迎留言或者加我微信哦~ fenfen751143257
公号:七月的简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