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未来可期;意气风发,重塑自我》
——致敬世界读书日,礼赞书香之美,传递时代福音
姐妹朋友们、同志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大家好!
作为新时代的“长期阅读推广者”能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为新时代的你们,分享我这阅读五年以来的一些感言,说实话,我发自内心的感到激动!
自2020年9月13日,因一次契机,而使那年/仅15岁的我,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知道,在此之前,我是一个网瘾少年,每逢放学回到家后,先进入娱乐模式,而非先认真的完成作业。这——也让我各科的成绩,不断下滑。
在同年的9月9日晚,因相伴五年的平板,在那一刻:色彩失真;次日拿去店里维修,被黑心的老板告知:修好,需五百余的费用。听至此,经济条件十分一般的我,立马就被劝退了。
回到家,我的父亲问:“修好了吗?” 我说:“就这样吧,维修费很贵。”
“那你要没游戏玩了!”
“游戏,我似乎玩腻了。”
父亲听后,只是叹了声气,并回房看电视了。
* * *
时间来到9月13日,是夜。正坐在电脑椅上,洗脚的我/不知怎的,当我清醒后,我已来到了鞋柜前,此事,时至今日,我仍觉得很奇怪。平日里,十分爱干净的我,怎么会光着脚,就莫名出现在鞋柜前呢?我,不解。。。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平板色彩失真”!因为这天晚上,我从鞋柜里的二三十本书当中,随意抽出了其中最厚的一卷:俄国文豪——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安娜·卡列尼娜》,由译林社/出版;草婴/老先生/译。
在这之后,周一至周五,我每天都会带着这本书去学校/上课。同学们对我突然对阅读着迷,很是惊讶!
足足两周的时间,有走上来询问我故事内容的;有向我借阅的;有对我/竖大拇指的;也有一些同学自发的从家里取来无数名著的......
这便是我:“如何喜欢上/阅读”的开端。
坚持阅读,也即将五年了;从“青年长期阅读者”、“女性主义研究者”,再到“长期阅读”此一理念的推广者,我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
古有圣者提出“学无止境”
近代,有毛主席的“无字天书”论
现代,有前华尔街日报/记者/孙思远《终身学习》
青年的队伍中,有上海农村普通一生辅行的“长期阅读”
我对很多网友这样讲过:这之间,冥冥之中,自然是有关联的。我们都是爱学习的,是为传播时代精神而存在的。虽未有幸遇到几位大咖,但我的心里,也是十分感激的!因为正是有前辈、伟人立起的不朽的旗帜,所以才能有辅行的重塑新生!
很多网友所好奇的是:“为何是长期阅读,而不是直接上升至终生学习?”
在此,我就为大家做下解答:
一:在这一各方面迅速发展的大时代下,人们所追求的是“快”、“快”、“快”;很少有人/愿驻足赏景,或品读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的;
二: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去读书;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各种新兴的多媒体软件、网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超越了朴实但却能为我们大家构建思想、精神体系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一份印有志愿军烈士宋阿毛《绝笔诗》的特刊。在这样的情况下,诸位觉得他们还如何有这闲心去接触对他们而言“另类的”提升自我的媒介呢?
三:在我成为青年长期阅读者后,我就提出:“阅读,当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学习过程;而非一时的兴趣”,从这句话中,提炼出:“兴趣,是一时的;而热爱则是终生的”。
由此可见,想要让自己真正的摆脱碎片化的生活习惯,应当:
先让自己变得自律,在此基础上,再推及/对阅读,产生兴趣;
一段时间后,实践“长期阅读”;
向网络平台上的前辈们/学习;
感知阅读对个人带来的实质性/变化(精神、思想、心理层面的);
待完全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后,积极的尝试/将个人的所思所感、所闻所见、所行所悟,付诸笔墨。可以是“名言式”的一句话;亦可为:一二百字的小作文式的碎碎念。
作为新人小白的我们,首先要敢于:不为自己时常犯错,而羞愧;有错误,并不可怕。真正的魔鬼是:知道错了,但因惰性,而不去改正,不去反思。如此,渐渐的患上了拖延症,一年、两年后成为重度内耗者。
发现了错误,或是朋友对你指出的,要学会积极的去改变,我们宁可失败一百次,也不要因此而拖延同样的次数。时间,是弥足珍贵的,容不得你我如此这般的让其徒然流逝。
古人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对我们任何人而言,都是有必要的,无论她是干部,亦或是劳模,又或者某家上市公司的CEO,皆是如此。
人生不设限、人生不懈怠、人生不抱怨
人生不哭泣、人生不内耗、人生不遗憾!
站在新时代的你我,有决心,更有信心,将长期阅读化作: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整个人生中,终生坚持实践的精神理念。
人生多坎坷,人生不言败!
二零二五,四·二三,让我们共同:
致敬世界读书日,礼赞书香之美,传递时代福音!
感谢诸位朋友的耐心阅读。
欢迎大家阅后,指出赘感中的不足之处
辅行:定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虔诚心/虚心接受诸位宝贵的意见。
陈霏筱于 四·二三第30个世界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