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在心理学著作中的定义原指不限性别年龄的两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现在大多数指夫妻。但我认为与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沟通有别于职场沟通,驰骋职场的人并不一定和亲近的人沟通顺畅,那么怎样才能和亲近的人情意相通和谐相处呢?《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通过语言给对方带来精神上的伤害,通俗地说就是说话不忠听。生活在人往往把最丑陋的一面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越是和亲近的人沟通越不注重方式方法,越是暴力。暴力沟通主要表现为四类行为:一是道德评判。最典型的表现是给人贴标签,比如你是一个邋遢的、狡诈的人等等。沟通中的黄金准则是不可评判对方的人格但可以评判对方的行为,即对事不对人。二是与他人做比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没有人细化拿别和自己相比较,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别人家的”尽量少提,别人家的与你没有多大关系。三是推脱自己的人生责任。责任要勇于面对敢于担当,但表达时要避免用“不得不”这样的词语,可以委婉地说“因为我选择了***所以要***”。四是强迫他人。我们是自由的个体,没有人喜欢被命令、被惩罚、被威胁、被控制。“立刻、马上、应该、必须、如果不...就...”这样的表示命令威胁的词语要慎用。
以暴制暴不可取,解决暴力沟通最有效的方法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有两大技巧四大步骤。
一是表达的技巧,诚实表达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看、听、想、回忆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具体行为。
表达模式:我看到(发现)他(她)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陈述事实)
2.表达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表达模式:我感到.......;我有点......(我有什么样的情绪)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有那样的感受。
表达模式:因为我需要/看重......所以我感到......(产生上述情绪的原因)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表达模式:我希望你做.....;你是否愿意......?
二是回应的技巧,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要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看、听、想、回忆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具体行为。
表达模式:我看到(发现/留意到)你看到了.....;当你看到.........(陈述事实)
2.表达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表达模式:你感到.......吗?;我想你是有......的情绪吗?(你有什么样的情绪)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有那样的感受。
表达模式:因为你需要/看重......所以感到.....;我猜你是需要.....所以才有这样的情绪。(产生上述情绪的原因)
4.请求
清楚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是解读为命令。
表达模式:所以,你想......吗?我可以帮你......吗?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沟通方法学习的课程,此次课程的主讲是李忠老师。李老师不愧是专业大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把枯燥难懂的理论方法讲的浅显易懂。同时李老师在倾听书友分享时总是站在书友对面。面对面交流,我想这也是沟通的一种好方法。另外,书友们还积极分享了自己的亲身实例。我也重新对我沟通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梳理。以前,我和我的亲人沟通时,往往先表达情绪,接着就是贴标签,紧跟着就是人身攻击。火力十足的暴力沟通。时常是忽视了当时发生的事实,也忘记了沟通的目的。我所说的目的是指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隔阂或者是意见分歧,最终达到增进情感的目的,而不是要争论出个是非曲直。今后,我会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我生活中,希望能给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精彩,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