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子国际局势紧张,很多网友的的关注点在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自告奋勇,竟然提出想要参军作战。相信这些热心过头的网友,一定不知道真实的战争有多么残酷,和平对于身处战火中的人们又是怎样难得可贵。
《西线无战事》是德国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反战作品,雷马克曾在18岁时被征兵入伍,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多次战争。他曾经在战场上负过伤,深刻的了解战争的无情和惨烈。战争结束后他从事写作,将战争中士兵的日常生活编写成书,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的摧残。
“战争把我们的一切都给毁了,我们不再是青年人了……我们逃避我们自己,我们逃避我们的生活”。
在教师康托莱克的鼓吹和推动下,一群尚未完成学业的学子踏上了陌生的战场,他们仅仅在暴躁的军士希莫尔施托斯那里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后便拿起了枪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约瑟夫·贝姆,原本应该几个月以后才应该参军的男孩,成为了这期同学中最早战死的;卡特,富有经验的老兵,总能搞到各种食物,也能提前察觉不妙躲避敌袭,却被一颗小小的榴弹碎片夺走了性命;凯莫利希,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截肢,最后因伤口感染而去世,留下了一双皮靴给了朋友米勒。在米勒战死后,这双皮靴又到了主人公的手中。
战争将最残酷的一面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人们面前,登上战场之初他们还是一群孩子,然而随着硝烟弥漫,他们已经彻底与孩童时期告别了。一次战斗过后,全连一百五十人只有三十二人活了下来,士兵们开着“屎尿屁”的玩笑,记者们却把这当做是勇气的体现。殊不知,这群士兵已经恐惧到极点,他们用幽默来对抗恐惧,可是渐渐地,这份伪装而来的幽默感也变得辛酸起来。
作者全文并未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却可以通过士兵们的表现以及主人公内心独白,展现战争带给人们肉体和心灵上的巨大伤害。士兵们在法国邂逅异国女郎,本以为是一段爱情的奇迹,却不过是战争阴影下的艰难求生;休假回家的主人公,在看到亲人后止不住的泪流满面。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方民众对战争充满了盲目的自信,对他国领土展现出了前所未见的贪婪。他们看不到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怎样艰难的困境之中,看不到前线的士兵过着怎样绝望的日子。
令人动容的是,患有绝症的母亲在主人公临行前的夜里来到主人公的房间里,默默地注视着即将重返战场的主人公,此时的母亲不知心里承受着怎样巨大的恐惧。主人公在令人窒息的战争中丧失了希望,而母亲的目光又让他在无尽的绝望中感受到了钻心的痛苦。
战争终将结束,但是它带来的巨大伤害,将永远的伴随着人们。在深夜梦醒时分,凄惨的哀嚎和不尽的炮火,仍在耳边萦绕,死神的呢喃和濒死的呻吟,将成为永远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