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儒家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七部基本经典之一。(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坛经,近思录),朱熹、吕祖潜编著。于民雄译注。
<一>,先解释几个概念和基本情况:
(1)基本概念:
①小学:
研究文字、训诂(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音韵的学问。
②大学:
即太学,中国古代太学,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③格物:
表示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关系,即人对事物的接触与认识。
④致知:
知产生后就要运用它,就是致知。表示知识的来源,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⑤诚意:
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
⑥正心:
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
(2)《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宋代理学发展:
开山祖师: 周敦颐
创始人: 程颢,程颐,张载
集大成者: 朱熹
(4)张载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吕祖潜,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著作有《东莱集》《东莱书说》等。
<二>,《近思录》,分14条组成,如下:
1.道体:
形上本体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为学:
做事先做人。
公正无私,坚定勤勉,宽厚廉洁,超然自如,恪守诚信,立己立人。
3.致知:
格物是手段,是方法,致知是目的,是归宿。
4.存养: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反应其精神气象,有什么样的内在气质,就有什么样的外在表现。
慎独,无邪,中,正,直。
5.克治:
克治即是行。
行以什么为标准?以义为标准。
义即是应当。
6.家道:
齐家。
7.出处:
出仕与退隐。
8.治体:
治理国家的原则,纲领。
孟子——仁政,即王道。
仁政就是德治。
治体是本。
9.治法:
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制度,政策,规范。
治法是目。
10.政事:
政事是行。
为官责任需具备:公正,廉洁,才能,恭敬,威严,气量,策略。
忠于职守。
11.教学:
道德教育。
12.警戒:
戒谨。
过犹不及,闻过则喜。
13.辨异端:
申韩,杨墨,佛老。
道家是哲学,道教是宗教。
14.观圣贤: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荀子,毛苌,扬雄,王通,韩愈。
<三>,《近思录》中,我自认为的看点如下:
1.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为中,所谓中,即是虚静不动、无思无为浑然一体的状态。因此,中是天地的本真。
我说静是读书的本真。
喜怒哀乐表现出来,符合天理,称为和。
2.事物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原因,这就是理。
3.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4.自私就是以己御物,所做出的行动反应就不能顺应事物本来的面目。
5.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6.人必须先培植好自己的立身之本,然后才可以确立人生的方向。
7.面临大灾难大恐惧,能处之泰然,面不改色,唯一的原因是内心诚静。内心诚静,就可以在任何患难惊惧中镇定自如。
8.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没有一样是不应该存在的,都有其必然性,有其所以然,既然如此,就应该物来顺应,不必厌恶它们。
9.人如若怀着平和宁静的心情观察天地万物,就会发现万物都展现出勃勃生机。
10.心定的人说话慎重而从容,心不定的人说话轻率而急躁。
11.心定才能心静,心静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思考。
12.敦厚虚静是仁的本质。
言行不轻妄,即是敦厚,内心无牵挂无隔阂不昏乱不闭塞,即是虚静。
13.不该怒的事发怒,不对;
该怒的事不表示愤怒,同样不对。
14.艮即止,当止则止。
15.人真诚,即是贤人;
人明通,即是圣人。
16.克己可以消除忿怒,明理可以消除恐惧。
17.说话有所节制,该停止就停止。
18.人之所以不能祛除种种杂念,无非是气量狭小,气量狭小的人,当然无浩然之气可言。
19.人有过失,应该自责,不可不自责,但也不要总是想到过失,悔恨不已。
20.君子控制外在事物,小人被外在事物控制。
21.人能够做的事情,都首先是应该做的事。
22.不要看见别人怎样做就跟着做,而是依照义理行事,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23.东汉末的王允,东晋的谢安,都是孔子孟子之后在危难之中匡护社稷的杰出代表。
24.不依据正道而勉强凑合在一起,不会持久,最终要分离。
25.人若处在患难之中时,只应该有一种态度:尽了个人的全部努力之后,就必须泰然处之。
在遭遇困厄时,人如果不知道在尽了努力之后放下,即是不知义不知命。
26.人们往往说人应该安于贫贱,其实,这往往是人们才能有限、力量不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贫贱的命运时才这样说的。
27.农夫闲散,依然是农夫;
官吏懈怠,就不配做官吏。
28.为人处世能够超越狭隘的好恶,就能获得成功。
29.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
——程颐
30.人的度量大小,往往决定于见识大小。
31.刚具有善恶两方面的性质:其善表现为仗义、正直、果断、严峻而坚毅、干练而坚定;其恶表现为凶猛、偏狭、强暴。
柔也具有善恶两方面的性质:其善表现为仁慈、温和、谦逊;其恶表现为懦弱、寡断、邪佞。
32.人若置身于安乐之境,喜悦不已,往往迟迟不肯离去,乃至于沉溺其间不能自拔。
处安乐之境,不可心安理得,亦不可长久置身其中,长久置身其中就会执迷不悟。
33.过于独特就会变得乖戾而难以与人相处,过于刚烈则会变得暴躁而不公正,过于精明只会变得苛查而多疑。自然摆不脱孤独的命运。
34.过失难免,关键在于应在适当的时机阻止它。
35.不学习的人,总是自以为是,一旦通过学习了解义理之后,再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恐惧感就会涌上心头。
36.尧舜是生而知之者,汤武是学而能之者;
周文王的德性与尧舜相似,禹的德性与汤武相似,他们都是圣人。
37.孔子如一元之气,浑然天成;
颜回如阳春和风,生意盎然;
孟子如凛冽秋风,刚毅而严峻。
孔子,人们无法窥视他的踪迹;
颜回,人们略微可以窥见他的踪迹;
而孟子,则处处留下他的踪迹。
38.荀子才华横溢,然而过错很多;
扬雄才智平平,但过失却较少。
39.诸葛亮气象博大,体现了儒者风范。
40.所谓学,根本指向是修养自己的德性。
德性决定外在表现,换言之,人有什么样的德性,就说什么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