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厚的弟弟孙玉亭,今天没有到他家来抽那旱锅烟,原来呀,是因为孙玉厚的女婿被“劳教”了。孙玉亭害怕别人说他划不清界限,就不去了。
孙玉亭只是在公路下喊着:“哥!”
孙玉厚出来聊天才知道,孙玉亭是为了让他去参加批斗女婿的批判会,为了更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孙玉厚一心只为自己的那个女儿和两个外孙难受,顾不得这些,不想去参加批判会。
孙玉亭担心村里的人说他靠近“阶级敌人”,影响自己的前途,满心愁苦。就在孙玉厚转身离去时,无奈又说不得啥,只是从孙玉厚的烟布袋里掏了一把旱烟,装进自己的烟布袋里。
读到这里不禁让人发笑,笑他荒唐,也不禁为他感慨,人物命运的悲哀。在这个广阔的时代舞台上,他想挥洒自己的汗水以赢得一些名誉和自己的前途,他想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并付诸实践,只是不曾想到,局限于自己的命运,迎来的是耻笑,是自己的窘迫。
孙玉厚作为大哥,可以说是一个很称职的家长了。他把孙玉亭送到柳林镇读书,让他识文断字。
孙玉亭初中毕业,还得到了一份太原钢厂的工作。这是孙家最光荣的一件事啊!在外干事的好后生!
可惜孙玉亭在工作六年后,遇到困难时期,便回到家中参加了农业生产。
孙玉厚继续以家长的姿态,为孙玉亭操家置业,还给他娶了媳妇,自己欠了一屁股债。还把家里的窑洞让给了弟弟媳妇,自己艰难度日,省吃俭用,另起炉灶。
不得不说,孙玉厚是个好大哥,他里里外外帮衬孙玉亭,心心念念牵挂着他的弟弟,即使是孙玉亭婚后,孙玉厚见弟弟媳妇不会过日子,在那么难熬的穷日子里,仍旧能帮一点是一点,旱锅烟,就是体现。
孙玉亭这个人,在村里也算个人物。开大会的时候,他虽然穿得不体面,但也坐主席台。外面看似风风光光,家中孩子确是饿得嚎哇哭叫,老婆也跟他一样,忙着为村里调解是非,碗筷都不曾收拾。多么讽刺!
当孙玉亭看到金俊山家富裕和丰足的窑洞时,他心里酸酸地想着,金俊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小农经济思想!他自己,是为革命跑断腿,一双新鞋都买不起!
革命的人,不顾自己的温饱,一心扑在革命上,似乎革起命来,就让人忘记了现实的寒酸与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