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许久没做的事,其实哪只有一件,有些事放下久了就没有重新去做的冲动,或者说没有做那件事的激情了。比如说儿童的游戏——搭积木,筑沙堡,玩123木头人,跳房子,滑滑梯,画画等,或是去看看记忆中的老房子,亦或是重新阅读印象中早已模糊而又非常值得回顾的一本书,看着之前保留下来的零星摘抄段落和自己写的感悟,竞觉得有再次阅读的必要呢!怀着这样的心思,我在图书馆重新借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宿舍里一点一点地“啃”。
先谈谈为什么阅读:阅读能带给人愉悦。阅读不仅是为了打发空闲的时光,也是为了能够寻找一避静处,在独处的生活中体验平静的心境,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对人生的追问和对世界的好奇的探求。阅读,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为自己的精神取暖,不会想到自己是孤零零地存在。搁笔太久,语言也变得生硬了。再谈回《文化苦旅》,《文化苦旅》让我初识余秋雨,也让我对历史散文这么一种有趣而不枯燥乏味的文体有了新的理解。那是我在高中买的第一本书,原本以为这本书定是很难读,搁置了一段时间后再次拿起,读着读着就愈发有趣味,以致我牺牲了一周的午休时间才把它读完,但还不能谓之神交。接着陆陆续续地我看了他的《吾家小史》《千年一叹》《借我一生》,最先吸引我的只是他苦难的一生和对文化探寻的执着,在孤独的行旅中的那一份份情感。当他的著作被以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时,我更加地迷茫,很惭愧我还是没能读懂他,这或许时间长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积累。余秋雨一直是个褒贬参半的作家,但从他对文化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中可以看到他的理性和情感,他对文化的思考往往充满哲理性,令人不忍错过。下面是对《文化苦旅》的一些摘抄:
1、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西湖梦》
2、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洞庭一角》
3、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杀。《洞庭一角》
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5、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迎接困难的,看到了一个个困难,心里就特别踏实,因为这才像活着。
6、人生在世,可以没有功业,却不可以没有友情。以友情助功业则功业成,为功业找友情则友情亡,两者不可颠倒;”
7、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