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淘淘和闹闹》绘本,欣赏最会绘画的写作大师的文笔(续)

故事思维导图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欣赏了由美国作家婉达•盖格所写所画的《淘淘和闹闹》绘本大意。

这位获奖大师笔下的故事曾被专家高夸为,具有源源不断的情节、重复的节奏、语言的音韵和起承转合的语气等。

本篇仍以《淘淘和闹闹》绘本为例,我们继续欣赏该故事中所体现的后面两点的魅力。

一、语言的音韵

简单来说,语音的音韵就是指文字读音带来的节奏规律,或者称为韵律感或节奏感。在音乐中尤为明显,有的曲调节奏明快鲜明,有的则连贯暗淡不易分辨。在诗词中则指的是平仄格律和押韵规则。

在《淘淘和闹闹》童话故事中,首先是语言通俗简短,再一个就是朗朗上口的语音韵律。其中有很多重复的文字,而这种重复不是带来啰嗦冗长的感觉,而是起到强调作用下的一种特殊音韵。

若不信的话,请你朗读下面几段,并注意每句话最后那几个重复的文字:

“他们生活在一片干草地上,一片大大的、长满了草的干草地,一片满是鲜花和快乐的干草地。”

这是不是让孩子们更适合诵读的故事呢?

“两只小田鼠推着毛线球,翻越了很多很多地方。翻越了宽阔和平坦的地方,也翻越了高高低低的地方,........。”

其实,这句话是一种所谓的“总分”结构,即先概括总结、而后再分解详说的叙述手法。

请注意,仅仅这段话先后在故事中就出现了三次(两只田鼠开始推着毛线球时、线断后跟着毛线球时、回家后给妈妈汇报时),这种文字的重复、段落的重复,甚至情节的重复,都无时无刻在给小读者强调其意思,降低阅读理解成本。

更重要的是,朗读轻快上口,具有音韵美感,也便于记忆故事情节。

二、起承转合的语气

起承转合往往是一种写作结构框架,包括叙事类、议论类、叙议类,以及近体诗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具体而言,

起:代表事件的起因;
承:代表事件的经过,包括事件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转:代表事件的反转,出乎意料的部分;
合:事件的结局或结尾。

其实,《淘淘与闹闹》的写作结构也是如此。

故事起因是因为爸爸读报纸,让两只田鼠知道了橱柜里的芝士是他们的最爱,这就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而后毛线球意外滚出小窝,淘淘和闹闹就推着毛线球去寻找期待的美味芝士,并且毛线球被人抓走且线断掉了,于是就跟随毛线球继续走,这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接下来事件发生了反转,他们发现的屋子里有奇怪的“植物”和心仪的芝士,但是芝士下面的器械非常危险,这就是最令人意外的情节。

在这关键时刻爸爸赶到了,挽救了两只小田鼠,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不仅整个故事的情节划分是这样,如果仔细阅读文字,的确发现文字中也蕴含这种美感。

三、精美的绘图

不得不说,在著名儿童文学大师中,不乏有文笔优秀和卓越者。但是独自一人既是文字的撰写者又是绘画者,这样的两栖作家则凤毛麟角。

很多大师的故事书都是另请别人绘画,而且更多的是线条插图,他们比起婉达•盖格自己绘制图画而表现出的生动、细腻、逼真和精美,以及对文字情节的深刻领悟,还是逊色一筹。

因此,作者不仅是最会讲故事的写作大师,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画家。所以,读她的绘本也不失为一种美术的享受,为文字故事增色添彩许多。

难怪她图文并茂的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获得多个奖项。

总之,读婉达•盖格大师的作品,既能赏心悦目,还能受到教育的启迪。

那就让我们一起捧起她的作品,不断感悟带给我们的心流,并由此爱上阅读,并通过刻意练习写作,成为写作达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