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鼻炎不似往年来势汹汹,却怕被我忽视一般久久不肯离去。平素只消半个月就挥手辞行,今年竟然徘徊了整整两个月,至今还未见有收拾行装打算离去的准备。既然不忍告别,我也只能用卑己自牧、正身清心来慰藉这段难得的安逸时光。
鼻炎相伴的周末,老公带着宝宝出门尽情享受人间四月的芳菲,父女嬉戏打闹,不顾飞鸟高吟,梧桐吐绿,樱花被风轻轻吹起,轻舞着洒落在两人的肩膀上。
可惜这一切,我都只能戴着口罩躲在窗户里远观,倒不如躺在床上看个电影来得痛快闲适。于是,最近这两个月,连续看了很多部电影。有科幻巨制,有印度神片,有日系清新,更有揭露人性丑陋的欲望悲歌。其中两部电影,《起跑线》与《血观音》让我对孩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起跑线》讲述一对印度中产夫妻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够顺利地跻身上层社会,成为印度排名前五的顶尖名校的一员,不惜花巨资购买学区房,放下身段托关系找人帮忙,参加礼仪培训班让自己更符合上流社会的审美。甚至铤而走险,伪造证件,住进盘旋着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滋生的贫民窟。
所幸多番周折,总算颇有收获。只是当女儿成功进入文法学校后,他们又开始饱受良心的谴责。因为正是他们的女儿窃取的一个名额,让本来有机会入学的贫民窟朋友的孩子丧失可能是“改变命运的最后机会”。就中片中的女主所说:“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就会被朋友超越,就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
政客偷窃穷人的粮食,建筑商偷窃穷人的土地,富人偷窃穷人孩子上学的权利。为了弥补过错,男主选择了主动承认错误,希望把录取名额让给贫民窟朋友的孩子。
可伪善的校长告诉他,教育是门生意,她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影片最后,男主带着公立学校的孩子们登台演出,孩子用努力和天赋向大家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当男主上台说让我们给这些私立学校的精英孩子们鼓掌的时候,家长们很配合的鼓掌。可当他说给公立学校的孩子们鼓掌的时候,一时间鸦雀无声。这就是社会对贫富和阶级的看法。
就如男主所说:“一流的学校未必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此刻他明白,无论是在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对孩子而言,正确的教育是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正值、善良的人。
试想一个从小生活在谎言当中,习惯曲意逢迎,迎来送往,看管各种世态炎凉的孩子如何能保持初之为人的本色。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除了不择手段,更会罔顾别人的感受,成为更冷血的下一代。
而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血观音》里。
《血观音》作为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因深入探讨人性之秽而备受褒奖。片中棠夫人与女儿棠宁、棠真表面上虽是母女,实际上却是祖孙三代。她们周旋于高官夫人之间,斟茶倒酒、穿针引线,经营着“今天一块钱去买,明天一百块卖出去”的古董生意。
棠夫人常说斟茶倒水的人是没有耳朵的,平时顶多负责准备礼物、帮忙挑选衣服饰品,遇到争吵也不介入。其实私下她却非常不一般,除了私通农会、黑吃黑,官商勾结把弥陀开发案转到丽水,藉此赚取大笔钞票,甚至还不惜利用自己女儿棠宁,背起灭门惨案这口大黑锅。
影片最后,主席的大热人选因牵扯丽水事件而不得已退选,新任候选人则出现在棠夫人家,成了她口中“爱是最重要的”的那个人。这个一石好几鸟,一箭好几雕真让人感叹,世界最复杂的路,就是您棠夫人的脑回路。
在她的亲自调教下,棠家的第三代棠真果然成功地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年变成了腹黑铁娘子,撕掉祖母“放弃急救同意书”,要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长命百岁。而棠夫人从仅能由喉中发出颤慄的骨头声告诉我们,这样无爱的世界、因果的轮回,是对失败教育最可怕、最残忍的惩罚。
看《起跑线》觉得拉吉矫情了,未必一定要让孩子退学,可看完《血观音》后,却觉得这个决定无比的英明,毕竟一个靠欺骗得来的学位本身就盖着一层不可见人的遮羞布,要么必须彻底承认错误,给自己、也给孩子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要么彻底地同流合污,让自己、也让孩子告别清白之年。
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有些父母用“我是为你好”虚伪之笔渐渐涂抹掉了孩子心中那弥足珍贵的真善美;有些父母用太多成人世界的竞争让孩子过早地投入生活这条漫漫长路;而有些父母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与耳濡目染教会孩子如何首先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或许作为父母,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像《起跑线》中的父亲一样,为孩子划出一条正确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