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大脑变笨,其实有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频繁地记录自己。
艾宾浩斯曾研究过,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记录和复盘,在数小时甚至数天之后,就会迅速遗忘曾经发生过的事。更常见的是,我们只记得当时的情绪,在脑海中逐渐将事件扭曲,形成一个并不客观的印象。而自此之后的很多决策,也就建立在这样模糊甚至失真的记忆基础之上。
换句话说,假如我遇到了一件很糟心的事,一时半会想不明白,又因为烦躁而反复去想。直到有一天终于忘记,才算停下来。但这件事如果再次发生,我又会不自觉地重新走一遍相同的流程,重复消耗精力和情绪。
这个时候,写日记就成为打破「遗忘—失真」循环的一个很好办法。因为记录能帮我们把内在的信息外化,把原本压在脑海中的认知负担,交给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媒介来承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日记其实就是一种「表达性写作」。当我们把情绪和思绪写出来,先吐到纸上,那些模糊的焦虑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具体,情绪也随之平复,让我们更容易看清问题真正的边界。你不再需要带着创伤和情绪去反复咀嚼,而是多了一个可以卸载的出口。
即使从非常实用的角度来看,记录也相当于帮你建立了一份外部存档。你原本需要从混沌记忆里艰难回想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一个清晰可查的资料库,真正意义上的「外置大脑」。
当你开始习惯记录,人生就不再只是被时间仓促地推着走,而是变得可追溯、可修正。
那些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一个小小的决定、一个让你激动的moment,可能原本转眼即逝,但只要被记录下来,它们就有机会从点连成线。某个曾经困扰你许久的问题,说不定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浮现出答案。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