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8 中雨 上班摸鱼中....
写作背景:首先简单介绍下自己:我是一个33岁的宝妈,从来也没写过任何文章,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文笔当然很烂,思维混乱,文学功底大概幼儿园水平,之所以斗胆来写文章,看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说话水平小学生都不及,有点惭愧。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呀,那就中年再努力一把吧!希望2024年比2023有进步就好,大家看到文章写的不好,可以多多批评和指导。
每个月底,工作上都有点忙,昨晚加班到家都20:00,这个月的工作完成的差不多了,今日难得空闲,上班摸个鱼,记录下昨晚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观后感想。
昨晚为了打卡阅读,一直到23:00才阅读完其中4-6章。合上书本准备入睡时,心里一直在思考书本上一些语句含义,今晚的三个章节主要讲的是心理医生苍鹭帮蛤蟆先生诊断它产生各种不同情绪的原因,里面提到了名词叫“儿童自我状态”,大概意思是成人的一些情绪多数在儿童时期就产生了,性格的形成也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尤其是自己的父母。
闭上眼后我就在思考,成年后的我做事小心翼翼,安全感不足,我现在的性格不知道在儿童时期什么时候形成的,于是就不断回忆过去。
我家有个弟弟,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印象中只有每年暑假和寒假才能见到父母,记得每次寒假父母回来时,我和弟弟都会羞涩着躲起来,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父母,内向又开心又拘谨。他们回来见面时总是打趣地说:“怎么不叫妈妈,爸爸”,然后我和弟弟就羞涩的跑了。和父母相处的时间里,我感受的爱是很丰富和细腻,和爷爷奶奶的爱不一样。每到正月十五时他们开始打包外出的行李,那几天里我和弟弟就能明白他们要走了,后面几天我就慢慢疏离他们,直到他们最后一天拉着行李出家门的一刻,我弟站着门口,嚎啕大哭,但也不会哭着叫妈妈别走,而我要么就是装睡,要么就是躲起来,不会去跟他们打招呼,他们都说小丫头心挺狠的,不送人也不会哭。这么多年,我以为我会忘记这些不好的记忆,然而并没有,脑海中的画面像放电影般清晰。童年这种场景一直延续到上初中,成年后的我,每当我遇到很开心幸福的事,下一秒我脑海中就跳出失去这一切的画面,然后我会抑制住自己的喜悦。之前跟我先生讲:“我这情况是不是一种病呀”,先生安慰我说,这叫患得患失,常人都会有,我不知道我们家先生是在安慰我,还是大家都会有这样感受?
留守儿童大概都会有的性格-没有安全感。我个人防备意识非常重,我感觉那些诈骗集团都很难骗到我的钱。生活中有些人跟我说的事情,有些我表面都会认同,私底下我都会一一的核实事情的真伪。我只相信我自己看到的。日常有个很小的事情,掏耳朵大家在家都是相互帮忙吗?我是只会自己掏,我家先生,我父母我都不放心让他们来,试过很多次这件事我感觉都不太信任他们。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敏感了。
性格不知道还能不能改变了,我自己尝试过很多方法,改变都很小,希望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跟蛤蟆先生一样,变的越来越好。经过两次的阅读,我发现有个很好的现象,我会思考和总结,甚至想要文字记录感想。往常刷一些短视频,关掉手机的那一刻,我都不知道刚刚看的内容,时间却悄悄走过了几个小时。今日分享就到这啦,上班摸鱼也不容易,老板来回跑了几次了,好好生活,明天分享(希望自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