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作为节日,正在我们的记忆中一点点淡去,盘点一下,留个纪念。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早上的稀饭是不能和面的,要不,就会“糊龙眼”,菜要吃煎馅菜,就是胡萝卜切成细丝或绿豆芽用水焯一下,加入面粉调拌,放在锅里煎成菜饼。小时候父亲在这一天会早起,在院子里用草木灰画同心圆,我们称为围仓,预示今年收成好,“二月二的仓,你怎么围的”,言外之意是说这人为人不咋地。所有外墙跟也要撒上灰,据说这样做潮虫就不到房里去了。
孩子最盼望的,是炒料豆,料豆,本来是给牲口吃的,打磨前在锅里炒熟,吃起来比较香。二月二的料豆却要特殊加工,好多天前就要用盐水泡黄豆,再晒干,炒时可以掺上河土,炒熟的黄豆嘎嘣脆,中间裂开一条缝,好吃极了。还有的炒糖豆,这种不要用盐水泡,只在那一天把黄豆炒熟,放进热锅熬制的糖稀里就好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我只做过一次,勺子把还被糖稀粘断了。
对于小孩子,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剪头,我们这里流传正月里剪头死舅的说法,二月二“剪龙头”,好兆头,各个理发店里都挤满了人。
怪不得国家法定假日没有它,你们看,都是什么陈规陋习。
清明节因缅怀先人被列入法制假期。在这天前,生者要给亡故的亲人烧纸添坟,现在站在田野,四处可见鲜艳的塑料花插满坟头,不禁毛骨悚然。
“清明不插柳,死了变成狗”,门前插柳的习俗一直被沿袭,河边的垂柳每遇清明便是一次劫难,警车巡逻也挡不住人们折柳的热情,有的树“长发飘飘”一天之间成了“短发”。
记得以前写清明节作文,有一个话题绕不开,就是“碰鸡蛋”,孩子拿着煮熟的鸡蛋到处跟人战,胜者便是“鸡蛋王”,好不得意!
学生们会被安排“扫墓”,好多年来,我都好奇,“扫墓”怎么不带扫帚?竟然有不少同学和我有个同样的困惑。
现在的清明节,更多的是踏青,同事们好多天就在酝酿出游计划,我们小镇自去年荣升5A之后,旅游也是火爆,各路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有些习俗渐行渐远,有些习俗正在形成,就如历史的长河在奔腾前行的过程中,总会遗失点什么,也总会加入点什么,这是规律,只要人们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