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之后,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身边的美国朋友都会时不时地提到最近在看什么书或者曾经看过什么书,而且他们看的书的范围还挺广的。还有一种现象是在机场候机室(飞机上)、火车站(火车上)的时候,都会看到很多人(甚至是老爷爷老奶奶)拿着纸质的书或者kindle在那边静静地阅读。然而我每次都是捧着一个手机在刷朋友圈,看到别人又出去玩啦或者又出去吃好吃的啦。。。最后带给我的只是心里的寂寞和落差。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那我就来顺便说说我对于“读书”的一系列问题思考:
1. 读书真的有用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不怎么会有人说读书能扩宽人思考问题的维度呢。但同时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太过于功利,比如说有些人可能会焦虑于“为什么我读了几本书并没有任何的改变之类”的问题。在读书中不断思考问题并从中获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量变必然能引起质变,现代社会的人包括我在很多时候都会显得很急功近利,总想马上得到成效,这种心态并不可取,只会引发内心的焦虑感。
2. 读书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吗?(舒适的环境,充足的时间
如果有好的读书环境和充裕的时间当然是求之不得,但是没有这些条件的话也并不能成为不读书的一个借口。《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就有提到一种症状叫“人格失调症”,也就是说人往往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外界环境或者旁人。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有这种症状,但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改变来解决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于你到底有没有兴趣、有没有想要读书的一颗坚定的心而已。
3. 读什么书合适?
我觉得选择喜欢的、有兴趣看下去的、能让你享受其中的书就行了。最好能读一些不同种类的书去增长丰富的知识。当然我并不是很建议一直沉浸在大量的网络小说中,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那是一种让你沉浸在虚幻世界、营造一种逃避问题的环境。看多了这类小说之后回到现实会有明显的心里落差。
如果你是刚开始读书,那么建议尽量选一些短篇的简单的文章,等养成读书的习惯后再慢慢看长文章或者比较深奥的文章。也就是先易后难,这样容易坚持。
4. 读书需要书友吗?
我并不能否认有书友的话能让你少走一些路,比方说他们可以根据你的需求给你推荐一些书。而且人都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你有一帮书友的话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促使你不断坚持下去。
就我个人而言,我读书的习惯也是近几年才养成的,起因是身边有一帮书友组成了一个小群体,大家会隔一段时间挑一本书读。我就自然而然地被带动了。但是其实我们也就一起读了没几本书,后来大家都各有各的时间安排跟兴趣爱好,之后我都是自己一个人主动地去寻找想看的书,好像每天不看点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或者也可以叫“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吧。
5. 名校的学生一定都爱读书吗?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自己并不是学霸,我身边围绕的却都是一群学霸朋友们:有北大、清华、中科大、上海复旦、上海交大的等等等等。曾经在他们中间我还挺自卑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名校的学生也都是普通人,这些PHD们可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内是佼佼者,但是就读书这件事而言,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些人中间不乏很喜欢读各种书籍的,也不乏从不读专业以外书本的。
世界读书日只是一个节日而已,读书却是一个长期的坚持的过程。如果你觉得看了这篇文章后有点蠢蠢欲动,那就心动不如行动,从现在开始拿起一本书本吧。如果你怕自己不能坚持,也可以每天来这篇文章下方打卡,或者隔段时间来分享下你的心得~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我们也可以录几期试试讲讲我最近读的几本书~
** 所有视频会在油管首发。如果喜欢我的视频,请在油管上搜索并订阅我的频道Ciao Amy (Ciao来自于意大利语,有你好和再见的意思)
微信公众号:Amy说一说
微博:跟Amy学英语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https://space.bilibili.com/3005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