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课堂的安塞腰鼓

朗读,语文课堂的安塞腰鼓

——评王君老师《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陈群

没有亲临现场观看安塞腰鼓表演,但刘成章的文字《安塞腰鼓》却以铺排的气势将我征服;没能坐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亲耳聆听,但那一字一句的课堂实录却仿佛是一声声撼人心魄的鼓点,尤其是贯穿课堂始终的各种朗读,竟如课文所写安塞腰鼓那样撼人心魄,时而舒缓贴心,时而铿锵激昂,不得不让人想到教育的本质与生命的内涵……

一、动员后读,鼓励又启发

朗读法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当今太多语文课堂存在“重讲解轻朗读, 重提问轻朗读”的怪象,但王君老师《安塞腰鼓》这一课却与众不同的将其定位成诵读型文本,朗读成为了整堂课的主要教学活动。

上课伊始,王君老师简单介绍腰鼓后导入课文朗读,但她未急于朗读,而是在朗读之前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她请平时敢于放声朗读的同学举手示意,结果学生面面相觑,只有三人勉强举手。在此种情况下,王老师开始朗读之前的动员,并且动员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引用了课文中的“束缚”“羁绊”“闭塞”,她一边将这三个词语板书到黑板上一边说,“不爱朗读,害怕朗读就很难享受语文学习的极致快乐,如果你‘挣脱’这些‘束缚’, ‘冲破’这些‘羁绊’,‘撞开’这些‘闭塞’”,她用语气引导学生在文中找这些词,用更重的字写“挣脱”“冲破”“撞开”,覆盖在“束缚”“羁绊”“闭塞”上,她说:“有一种读,其实和技巧无关,和情怀有关。”

多么巧妙的读前动员,活用文中词语启发与鼓励学生的朗读勇气。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王老师这一朗读动员便是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

这一环节就像安塞腰鼓表演之前“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以至于让每一位观众都充满好奇地屏气凝神,让每一位学生心底生出跃跃欲试地朗读欲望。

二、师生合读,示范又激趣

当动员工作结束,第一次朗读在师生合作下开始了。开头6段和结尾3段请一位主动举手的女孩读。中间出现“隆隆隆隆”的词语的段落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这种师生合读形式远远高明于单一的教师范读。因为其中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和全体学生齐读三种形式。

教师范读, 更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范读时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 包括表情、眼神都是学生揣摩的对象。教师以自身的朗读技能与情感体验感染学生, 从而使学生和老师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而那位主动朗读的女孩自然是学生中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教师与学生中佼佼者的朗读其引领与示范作用是多媒体播放的任何录音所无法比拟的;而全体学生的齐读,给了朗读不主动学生以朗读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参与人数,无形中激发了这一部分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我再次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

这一环节,仿佛是安塞腰鼓中“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就像所有生命都投入到舞蹈中一样,此时的课堂,每个生命都融入到了朗读之中。

三、音乐伴读,增效又灵活

《晋书•乐志》中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由此可见音乐对人情绪的牵动之大,所以配上适当的音乐朗读,会有利于调动听者的情绪,更有利于朗读者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王君老师在这一课的朗读过程中不但配以雄壮的音乐,还指导学生自创音乐进行配乐:师生合读中,当全班同学一起读出现“隆隆隆隆”的词语的段落时,王老师请全班同学用手击打桌面模拟打鼓声,这样的配乐无疑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自己动手发出极大声音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有利于想象课文中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并体会其鼓点的雄浑有力。

《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说“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方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王君老师这一富有创意的配音设计正是在让学生被书本吸引,被朗读吸引,被青春的活力、生命的蓬勃力量所吸引。

四、小组分读,自由又深入

学生第一次朗读并说初读感受后,话题落到了本文语言表达的突出特点——排比上,为了体会作者运用排比的创造性与精彩性,第二次朗读拉开序幕。这一次为分小组放声诵读,明确诵读任务是感受排比之美与排比之智慧。

此次朗读设计较自由,小组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一组或几组排比句设计朗读,并提示感受排比句的构成特点、用词特色、与其他修辞方法的配合……小组准备,老师巡视,五分钟左右后各组开始展示,教师随机点评、激发、帮助、推进,并注意紧扣排比句的读法启发学生。

这一环节,在朗读基础上再次朗读,在再读基础上初步体会语言特点,这是朗读练习,更是深入研究文本的一个必经阶段。朱光潜先生说:“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 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绪气势或神韵。”只有反复体验声音节奏才可以更加深入地体味其语言,从而达到体会作者情感及表情达意的巧妙技法。

这一环节的朗读应该是排比的“壮阔”,是课堂的“豪放”,更是青春与人生的“ 火烈”!

五、修改后读,比较又批判

在第二次朗读基础上谈过排比句的问

题之后,王君老师要推进一步对于排比句的理解,于是她教给学生一个研究语言的好方法,即比较中朗读。首先,她从文中找出一段精彩的排比句: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

忘情了,

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

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

爆出一场

多么壮阔、

多么豪放、

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请学生朗读,此时的学生朗读排比句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能够豪气千云地读,接着王老师将上面的语段修改为:

“一捶起来

就发狠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

狂舞在你的面前。

鼓点急促;

流苏飞扬;

脚步蹦跳;

瞳仁闪射;

风姿强健。

黄土高原上,

爆出一场

多么壮阔

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学生反复朗读修改之后的句子,已感觉到气势与感情大不如原句。面对这样的体会,王老师鼓励学生要更具体些谈,于是带着学生一个词语、一个分句的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没命了”是一种顶峰状态的朗读体会,得出这是一组递进式排比句。

修改语句进行比较,这是王君老师非常善于运用的一种形式。在本课中更是运用到极致。还是这一段,同学们做好递进式排比句旁批后,王老师再与学生讨论最后一节修改的效果,引导学生体会出“壮阔”是一种场面,“火烈”是一种氛围,“豪放”是一种个性特质,一种气势。在此分析基础上,让学生加上场面、气势和氛围三个词后进行齐声朗读:场面壮阔、气势豪放、氛围火烈,朗读之后,王老师点拨:这是多角度修饰排比句,与刚才层层递进是不一样的。

“改一改,读一读,比一比”,语文课堂中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比较的朗读中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再一次进行修改后的对比朗读,体会把喻体放在前面,本体放在后面的表现力;第三处修改后的对比朗读是带有批判性的: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对比读,短语对比读,词语对比读之后学生发现,“土浪”是实写,“抒情”等是虚写,王君老师明确: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先实后虚或先虚后实,很少混杂在一起,修改之后脉络更清晰。同时又告诉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跪着读书,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管作品多优秀。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服的态度,一种是批判的态度,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年轻人一定要用第二种态度读书。王君老师在修改比较朗读的过程中不但指导学生对作者精彩语言进行学习,还能够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理性地判断,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所缺乏的。

此环节,仿佛是安塞腰鼓中那“挣脱了、冲破了、撞出了的那么一股劲儿!”让人看到不一样的课堂状态、阅读状态与生命状态!

六、延伸性读,青春又生命

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本课第三部分悟主题虽接近尾声,但却同时具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与余音绕梁之功效。

这一部分依然以朗读为主要活动形式。首先朗读刘成章《关于〈安塞腰鼓〉》的文字,在此基础上引出“如此动人的安塞腰鼓,你想邀请谁一起去看”这一问题,大屏幕展示:

我想邀请我的同学和我一起去看,我想告诉他:活着,就要活得痛快,活出激情,要有安塞腰鼓的那股劲儿,不要老在期中考试失败的阴霾中徘徊。

我想和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我要告诉他们:请他们放心,我的生命,也将是一曲痛快淋漓的安塞腰鼓。

我想请我的姨妈去看,她得了乳腺癌。我想告诉她:我们不能是易碎的玻璃,要坚强。我们一定也可以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战胜疾病。

我想和我的哥哥一起去看安塞腰鼓,我还决定一定要去一趟黄土高原。哥哥今年就要参加中考了,我想陪伴他一起去高原寻找一种严峻的思索。

……

学生一段又一段的深情朗读,这哪里还是单纯的去看安塞腰鼓,分明是捧出一颗心,奉上一腔情,与自己最重要的人一起度过生命难关,一起注入希望与力量……

当学生的朗读告一段落,老师出场,她说要邀请每个学生去看安塞腰鼓,她出示写给齐鲁大地少年们的文字,她请齐鲁大地少年们朗读这段文字:

齐鲁大地啊

你生养了我们这些

元气淋漓的少年

我们

一定能承受

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她说:“捶打这腰鼓啊!把它想象成你的一张考试失败的试卷,把这腰鼓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困难,狠狠地锤打啊,把“后生”变为“我们”,再读——

我们的胳膊、腿、全身,

有力地搏击着,

疾速地搏击着,

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生活啊

它震撼着我们,

烧灼着我们,

威逼着我们。

它使我们

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

生命的

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我们惊异于

自己年轻的躯体,

居然可以释放出

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她说,这不是腰鼓的问题,这是生命的——然后重重板书: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最后祝愿山东的孩子们,永远拥有存在、活跃、强盛的生命!

当我读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山东的孩子们眼眸清澈、挺直身体、放开嗓子大声朗读的样子,我仿佛看到王君老师挺拔的身姿,激情昂扬的生命状态……

王君老师说:“怎么活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活。”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的第三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节以朗读贯穿始终的语文课就是王君老师的活法,无时无刻不散发创新光芒,无时无刻不洋溢青春激情,无时无刻不传递生命力量,这是安塞腰鼓,更是青春之语文,生命之语文。

作者简介:陈群,秦皇岛市昌黎县第四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语文骨干教师,语文湿地专栏作者,昌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特聘初中阅读写作教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