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18.09.04
《再野一点》 摘抄:
但是,怎么可能有人是完美的呢?完美只是主观上的孤芳自赏,是有情绪取向的自我审判,是接受一个不完美但完整的自我。
并且,它不需要任何人的包容,更那堪所谓世界。世界是冷漠的、旁观的、客观存在的,好在它无视你,它也不评判你。你落魄、成功、贵胄、托钵,都无需对任何人请求宽恕。
人的自我观照永远是幡动心动的过程,而非他人与世俗的定义。
可你的离开,也许会让我这样有躁郁倾向的人幡然醒悟:白眉赤眼,又何必咄咄逼己,如若运的峰值无福消受,那就慢慢来。
你已经很幸福很完美了,你不要逼迫自己。我们都可以慢慢来。
练习: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真谛,十全十美毫无瑕疵的人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运气,更需要承受这样宏大人生的能力与勇气。
我们都在自己的情绪里反复纠缠,千回百转而求之不得,无非都在求个圆满。人这一生就如同在登山,难道非得登到山顶才算有了结局。沿途的风景依然值得期待,而我们走过每一步都是算数。
【读书笔记】2018.9.5
美亚《再野一点》摘抄:
那种颠簸,我想无关性别。那是一种对年岁的初步感知与警惕。20多岁时,不知道「永远有多远」,只觉得那是远在天边的哲学状态。可到了30岁,你幡然惊醒,掰着指头计算剩下的时间。
原来「永远」属于浩瀚宇宙,对于蜉蝣个体来说,「永远」只不过2万天。
感想: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对于在意的人,18岁的一天和八十岁的一天同样重要,不在意的人,年年岁岁又有何不同。我们都在时间的缝隙里窥望世界,世界又何尝不在窥望着你我。
【读书笔记】2018.9.6
《再野一点》摘抄:
当择偶有了一条水平线,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水平线以上选择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同时也把自己量化成准线以上的某个坐标,而自动摒弃了自己的精神价值。
如果一个女人能摒弃宗族、原生家庭、社会给予她的圭臬,那么她可能不向任何人效忠,只需要讨好自己。
感想:旗鼓相当才能双宿双飞,单方面的讨好与付出并不会延续爱的效力,就像止痛药的药效期一样,一边操心着服下下一粒的时间,一边忍耐着药的副作用,还在短暂舒适的状态下自我麻痹。卑躬屈膝式小心谨慎的爱与被爱,都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时间久了,自己都信以为真。
【读书时间】2018.09.7
《再野一点》摘抄:
并不是每个女人都有独立霸道的性格,有的女人眼里容不得碎沙,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在你开金口之前,她就已然快刀斩乱麻。
有的女人,天生就是爱人的肋骨,抽不开离不掉,终生之志也就是素手煮羹汤,白首一心人。她们也不想开天辟地,勇闯尘世,终生幸福的巅峰就是依仗爱人的宠溺,做一个小女孩。
感想: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也好,洗手做羹汤的煮妇也好,在家庭与事业间求生存的大众女子也好,都没有绝对的选择对错。原谅与不原谅都难以用单一的考量作为标准,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信条。但选择一定得是个人意志力的体现,不屈从于某些人的言论导向,更不用weiq获得大众认可而委曲求全。
【读书笔记】2018.09.8
《再野一点》摘抄:
从此汉水孤女峨眉登顶,秀若兰芝蛇蝎心肠,屠狮大会上一句「倘若我问心有愧呢?」,方知不过哀毁骨立,情深成疯魔。
撕去金花锦袍的周芷若,也撕去了怨念和愤懑,变成了周海媚。她对命运有一种穷寇莫追的旷达,又始终硬颈保持自己的体面。自食其力,拈花微笑。
周海媚成不了周芷若那样心魔驱动下的传奇,但各路人生,只有为自己而活,才是真的活,不是吗?
感想:每个人都知道应当为自己而活,真正能做到的却凤毛麟角,大多数不过是嘴上劝着别人做自己,平日里依然过着庸庸碌碌的夹缝生活。
而她,就像高傲天鹅,引颈而歌,兀自美丽。
【读书笔记】2018.09.9
《再野一点》摘抄:
我们这个年代不缺挑逗暧昧,不缺电光火石,爱情乃日用品,走路逛街,吃饭宵夜,邂逅缠绵。我们对爱情的要求不高,因为不是每段爱情,都有运道和资格步入婚姻。
正因为弱水三千取那一瓢,婚姻像件奢侈品,往往被注入了过高的期望值,发现质量也尔尔,就忘了它落定时那份坚决和金贵。
我们这个时代,缺的是对婚姻的信仰。婚姻到最后,不再是爱情水到渠成之后的结果,反而变成两个浊胎泥胚,在柴米油盐中斤斤计较的丑态难忍。
感想:
把爱情当信仰的人早已凤毛麟角,长辈们教育子女独立自强,舆论大力宣扬大女主形象,若有人沉溺爱情不可自拔,怕是要被全民吐槽置于鄙视链的最顶端不可超生。一辈子只钟情一人的痴情与追求一份纯粹单纯的期盼似乎已不在少年人的愿望,物欲掩盖了炽热的心,更把爱情的纯粹踩在脚下。
【读书笔记】2018.09.10
《再野一点》摘抄:
这种失语不是真的枯竭穷乏,相反,它绝望就绝望在,它是一种「道德沦丧」,是一种周伯通左右互搏的逻辑自洽。
所以我最近一直写女明星,那是安全的、部分盖棺定论的,甚至拾人牙慧的。无论曾经多么吊诡狗血的人与事,经过岁月梳理沉淀之后,有一种发自唏嘘的宽恕。而热点不行,眼前的是非曲直不行,它让你必须即可判定正邪,输出正确的「三观」。而我恰好,对那种「三观」失去了笃定的判断力。
感想:
年轻时的认知是非黑即白,在单一思想的教育方式下,一切事情可以用最直接了当的方式进行判定。即使是错误的认知,也可以在年少轻狂的借口下被忽视原谅。人生每往前走几步,就会有更多的维度迫使你重新审视过去和未来,曾经的笃定也变得犹疑,更不会对新鲜事物急着下定义。善心的人又总会对过去的错事感到后悔和遗憾,或许也会在记忆里修正那些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