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从易经中来。
南老师曾说:
《易经》的八卦,也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人类最初都没有文字,文字是人为制造的。中国的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开始,象形就是图画、漫画,八卦也是漫画开始的。所谓“伏羲画八卦”,古人的卦是怎么样画的?是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画的?八卦是否就是中国先古文字的开始?过去几十年来有些考古学家不大承认卦是文字的开始。我却认为八卦是中国文字的源头,而《易经》是中国文化根源的根源,哲学里的哲学,经典里的经典,文化中心的中心。但是,你在考古文献上找不出有关八卦的东西。
中国画起源于古代,以象形字奠定基础,文与画在当初并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俱是书画之先河。
因此孩子们想学好国画,可先从中国古文字开始,《文字画研究》和《甲骨文慧画》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启发。
(这里可以放几幅与字相关的画,或者字画在一起的作品:)
冬至的国画公益课
冬至,一阳生。
江南的冬天,很暖,室外气温16度。
今天洞山文化把中国画带进了同安小学,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中国画。
我们先给孩子们普及一些与国画相关的资料:
国画这个词是在汉代出现的,当时人认为人是居天地之间者,汉朝是居九州万邦之中。所以称为中国,中国的绘画就为中国画,也叫国画。
中国画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头是从纹字而来(如青铜器)纹和铭文(也就是金文),另一源头是随佛教进入中国后带来的佛教的造像。
因为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所以中国画就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气度,简洁包容,含蓄深远。代表人物有画圣吴道子,他的落笔生光的故事。
落笔生光的故事
这里,我们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吴道子有一天外出游玩回家,路过一座茅草房,只听得里面有纺车的声音,却看不到一点光亮,非常奇怪。进去一看里面住着一个老婆婆,她一个人孤苦伶仃依靠纺线为生,根本没钱买灯油,晚上只能摸黑纺线。
吴道子非常同情,决定送老婆婆一幅画。吴道子研磨铺纸,将蘸饱墨汁的笔往纸上一甩,在纸上缀满亮晶晶的小点,随后又用笔在小点上轻轻涂几下,再画上一个大圆圈就大功告成了。他让老婆婆把画贴在墙上,老婆婆照做了,每天等到天一黑,画中竟是圆月和繁星在闪耀,屋子里被照得像白天一样。
画画的工具从刀到笔的出现,这个转折期涌现了吴道子、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四位代表人物,并称为画家四祖。科技发展到了今天,有了电脑和手机,出现了电脑绘画,基本取代了纸笔。
但是,中国画并未因为电脑的出现而消亡,因为画画不仅是需要工具,更需要一个内心丰满的灵魂。以手绘心,是比以电脑和电子产品画画更有快感的。尤其画中国画,是个忘我的过程,那个时候是极其安静的,只有情感慢慢的随着笔尖流出。
为什么要画画
给孩子们提个问题吧:我们为什么要画画?
有的同学回答说:想画。
这非常对。一副画作就是从内心的感受结合技法而来,技法其次。孩子们的涂鸦往往不存在技法,而从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们又告诉孩子们,古人是怎么谈论画画的。
比如有个人,他的名字叫谢赫,南朝人,绘画理论家。著有的《古画品录》中谈到画画的目的以及怎么画。
他说:“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古代的人,以中国画来自修。并非当代画用来娱乐大众。当画稿日积月累下来,自会发现性情变迁的轨迹。因此,画品,就是人品。
画有六法
画有六法: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三是应物象形,四是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六是传模移写。
比如齐白石画虾,每天花大量时间来观察虾,然后去画,他笔下的虾画的活灵活现,所以骨法用笔,也就是熟能生巧。
又比如你看到一个苹果,自己与它的形和相有了感应,心里就出现了苹果的样子。
又比如有两个画家相约一起到同安来画风景,但是其中有一个前一天晚上感冒了身体不适,自然影响状态心情也不好。那他们画出来的东西能一样吗?显然不一样。
……
种下国画的心灵种子
我们口授的内容其实也蛮深的,有时候我们成年人会以为孩子只能接受“浅”的内容,但应该看到每个孩子内在是有“慧心”的,我们要擅于以深入的东西,触发到那一点灵光,那一点慧心。
在画画前,这样的意识形态上的铺垫很重要,就是一个在心灵中种下种子的过程。我们事先放进一点东西在孩子里心里,让孩子更有意识地去画,或者孩子渐渐在画画的体验中,会想起老师讲到的内容,有一个内在的应和,这是比较需要的。
我们关于国画的教授,毕竟与外面普通培训班是不同的,一种侧重于填鸭和速成,一种侧重于更多地管控和影响,让孩子完全被洗脑,没了自主性,我们会思考,这不会是我们洞山文化想要达成目标的方式。
执笔方法
再接下来,我们告诉了孩子们毛笔的执笔方式、用笔方法。
执笔方式:不需要拘泥,因为从古自今有很多种,现在我们所规范的执笔是从建国后才规定的,不要为了姿势对而分散画画注意力。
怎么用力:执笔的手指不需要大紧,笔不掉而运用自如就好。就好像手里拿了块吸满水的海绵,拿着它并不把水挤出来,从手腕到肩膀处用力。
好了,下面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孩子们画的我们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竹子。
以下图片说明:
今天画的是新竹,竹叶用的鱼尾画法。
握着同学们的手,让他们感觉怎么用笔。
练了会儿叶子的绘法,大家都找到了感觉。
开始练习画竹竿,当讲到两端的竹节短中间长,同学们都表示知道,说他们家里就有很多。
大家都很认真的画着心中的那杆竹子
把竹竿和叶子组合在一起。
“冬至节我要带我的画回去给家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