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人们总是希望得到和收获。古人告诉我们,舍弃才能得到;我们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其他东西。现代人也提倡所谓的"断舍离",实际上也是一种智慧的舍弃,因为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的财富,而是阻碍我们前进的负担。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或生命走到某个阶段时,易经告诉我们需要丢弃一些东西,要知进退、识舍离。《周易》中有一句话:“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意思是理解前进、后退、生存和灭亡的道理,同时不失去正确原则的人,就是圣人啊。智者从古至今都明白进退之道:当应该前进时就勇往直前,当应该退缩时就果断撤退。只要审时度势,恰到好处地行动,无论是退还是进,都是一种勇敢和智慧。进退是相对的概念,有时退一步是进取的手段,而进取有时会导致退缩。
易经中有两个卦,指引我们应该舍弃什么。
其中一个是执念,一个是妄念。
首先,要断掉执念,易经中的遁卦所阐述的就是隐遁和退避的道理。它最重要的思想是告诉我们,在某些时候,人们需要放下执念,不执着、不留恋、隐忍退避,勇敢地撤退。
遁卦中的九三爻有一句爻辞:“系遁,有疾厉"。
这里的"系"指的是心中有牵挂、放不下的执念,例如对成功、爱情、名利的追求等都可能成为内心的束缚。而"系遁,有疾厉"就是意味着当一个人被各种执念所拖累,他无法摆脱命运的桎梏,就像身患重病的人一样,非常危险。因此,遁卦的哲学观念首先是要超越欲望和执念,只有这样你才能轻装前行,没有负担。
其次,要摒弃妄念。
这一智慧来自于易经中的《无妄卦》。在汉语中,所有与"妄"字相关的词汇都有不好的含义,比如妄想、虚妄、狂妄等,"妄"本意是指胡乱、无理。
《无妄卦》中初九爻的爻辞:"无妄,往吉",明确表示只要不妄为,前途就会顺利。人生也是如此,心中没有妄念的人才不会轻举妄动,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才不会出错。所以易经说"无妄,往吉"。只有人能放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才是成熟的标志。
易经教导我们要断舍离,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相反,它提醒我们要审时度势,智慧地选择何时舍弃和何时保留。舍弃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放弃,而是为了获得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东西。通过舍弃执念和妄念,我们可以解脱心灵的负担,集中精力在真正对我们赚钱能力提升有益的事情上。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争论的事情上。
因此,易经中的断舍离是一种智慧的指导,它教导我们如何舍弃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东西,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它提醒我们要清晰认识自己内心的执念和妄念,并学会摒弃它们,使我们的思维清晰明晰,行动果断有力。只有在舍弃了不必要的负累和幻想之后,我们才能更加专注地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更大的成功与成就。
另外,易经中的断舍离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舍弃,更重要的是在心灵层面上的解脱和清净。它教导我们要超越欲望的束缚,放下执念和執着,摆脱对外在事物的依赖和控制,从而实现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通过断舍离,我们可以剥离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消极情绪和限制性信念,减少负面的精神负担,使心境更加开阔和轻松。这样,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真实的需求,并更有决策力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断舍离也教导我们要学会适时地放下过去的羁绊和人际关系中的纠葛,以便向前迈进。我们可以放下对他人评价的执念,不受谩骂、攻击和指责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成功和名利并非唯一的追求目标,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内在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实践断舍离的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一、自我反省:花时间审视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和目标。思考哪些方面需要改变,以及哪些事物或情感对你来说已经不再有益。
二、清理物品:逐步整理和清理你的物品。将不再需要或没有意义的物品捐赠或处理掉。保留那些真正对你有价值和意义的物品。
三、情感释放:尝试原谅过去的伤害和怨恨。与过去的困扰告别,接受并放下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通过修复内心的创伤,重建积极的情感状态。
四、人际关系选择:审视你的人际关系,识别哪些关系对你有益,哪些关系消耗你的精力和情绪。舍弃那些没有积极贡献的关系,并寻求与那些支持和激励你的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五、目标设定与优先事项: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识别最重要的任务和优先事项。舍弃那些不符合你目标和价值观的事物或任务,将精力集中在核心关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