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每当我听到或者看到出色的女子故事时,就会想起这句俗语。
即使在女子毫无社会地位的时代,这句话其实也只是为了麻痹绝大多数女子而使用。
自古以来有才的女子一样能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比如武则天、上官婉儿、李清照、冰心、宋庆龄、宋美龄等,她们因才情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今天特别要说的是才女杨绛先生。杨绛先生从小勤奋学业、淡泊名利、才情出众,却低调为人。
今天我们且不说杨绛先生横溢的才华,而只是来讲杨先生身上非常难得的、又值得尊敬的品德。
一、放弃学业,出国陪读
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相识于清华园,那里是我国的最高学府,说明他们都是才高八斗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够相亲相爱,也是因为他们学识的旗鼓相当,所以才能彼此相知、互为知己。
一九三五年,钱先生考入国外大学,准备前往就读,并邀请未婚妻杨绛先生同往。杨先生考虑到钱先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出国独立生活会有诸多困难,于是便放弃清华研究生在读的学业,火速和钱先生完婚,来不及通知家人便一同出行了。
其实杨先生在多年前就有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只是当时的她觉得在国外没有自己心仪的专业,不如留在国内继续深造。但这次她却只是为了照顾钱先生学习的日常生活而立刻放弃自己在读的喜欢的学业,并一同前往,可以足见其伉俪情深,又见其在爱情和婚姻当中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顺从夫家命,苦难岁月独自带娃
当二战爆发后,夫妻二人因牵挂国内亲人,选择回国。钱先生回来后在西南联大任教,刚落稳脚,钱家父亲便要求钱钟书辞掉工作回老家的湖南蓝田学院教书,并同时照顾自己。
湖南蓝田学院是钱家父亲的老友廖世承创办,他恳请钱家父亲,让钱钟书前往教学协助其创办此学院,钱家父亲答应了老友的请求,于是便给钱钟书下了回家乡教学的命令。
杨绛先生起初很不愿意,因孩子年幼,且钱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工作比较难得,又刚刚开始,说什么都不是离开的最佳时候。
但奈何钱家上下皆是此意,杨先生知道此时此刻她只有做好自己儿媳妇的本分。于是她不再对夫君和夫家说什么,保留自己的意见,默默接受,送夫回乡。
杨先生此后只能独自带着女儿钱媛在上海艰难度日,但她一直毫无怨言。直到两年后,才又和夫君再次团聚。
杨绛先生虽出身名门,且有才有识,但她能在大家庭中遇事顾全大局,不骄不躁,温和退让,足见其品德温厚纯良。
三、为成全夫业,甘做灶下婢
后来,两夫妻得以共同到清华任教,当时学校的规定是夫妻二人不能同时是清华的正式教师。此时,杨先生为了成全夫君的工作,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编外人员的身份。
在那些苦难的岁月里,杨绛夫妇不仅乐观向上,并且还充满了创作热情。杨先生在朋友的鼓励下,写出数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话剧,钱先生观剧后,颇受启发。
他对妻子说,自己也想写一部小说,但苦于工作忙碌,恐怕无暇完成。杨先生马上表示会全力支持,让钱先生少上一些课,腾出时间专心写作。生活苦一些没有关系,她会安排妥当。
于是杨先生辞掉了家中女仆,自己做起了劈材烧饭、生火洗衣的繁重家事。期间,她不停的鼓励和督促丈夫专心写作,她作为第一位读者也全神贯注于此书。
经过两年的专心写作,《围城》这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名著,终于成功问世,而杨先生为此甘做灶下婢、全力辅佐夫君创作的举动也被传为佳话。
所以当《围城》面世时,钱先生说,这部书是要献给杨先生的。
杨绛先生一生虽然恃才,却不傲物。她在婚姻当中极具奉献精神,且从不以自己的才华居傲,而是如涓涓细流、没有棱角、随遇而安,永远以她的夫君钱钟书为主,围绕他的学业、工作和生活,不停的做着自我牺牲,但依然不能掩饰她出类拔萃的光芒,和高贵的品德。
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想说,才华横溢的杨绛先生真的令人感动和尊敬,单从这些生活琐事来看,她已堪称大德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