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51》
今天是己亥年丁卯月己未日,二月十七,2019年3月23日星期六。
上一节,船山借程子的话进一步论证"教与道的历史性转化"。程子说:"世教衰,民不与行",这句话说明,行道所遵循的,是教。
船山说,如果丢开教的中介作用和教与道的转化关系,如果每个人都把依据自身性格认作是道,则意味着道的运用和流布属于本能行为,如果本能论成立的话,为什么程子要说"不明"、"不行"呢?按照这种说法的话,本能就好了嘛,明个啥,行个啥呢!显然,不行、不明的,是教。
这里值得多问一句,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身性格等同于道呢?窃以为,这是因为个人经验所必然包含的无效性,个人经验往往不能形成人类共有共行的知识。知识和文明,虽然由具体的人创造,但却绝不是随意无序的模式,比如说帝王将相史,绝非纯粹的个人化的传记,而是历史,前者充斥着个人好恶和情绪的波涛,后者则反应着人类的公正,其差别的枢机即"教"与"本能"的根本区别。
船山说:"教即是中庸,即是君子之道,即是圣人之道",教的中介价值由此而愈加突显,可以直接与本体划上等号:教就是中庸,就是君子之道,就是圣人之道。
《四书章句》和巜或问》中,论及教的时候,只提及礼、乐、刑、政,并没有给予如此崇高的地位,并没有直接将教与中庸划上等号。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教与礼乐刑政的关系呢?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