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自己情绪
说到读书,特别是方法论性质的书籍,如果是认同书里的理念和方法,光读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读完之后的实践。
最近有了进一步体会就是,光实践还不够,还要形成反馈闭环,也就是实践的结果应该反过来改进方法。如此一来,就有了专属自己的有效方法论了。
在读完《深度工作》一书后,受到感染,于是尝试有意识地练习一些深度技能,比如一次只做一件事,有限制地查看手机,计划好每天的时间等。
下面就分享一点点个人的体会。
关于《深度工作》这本书的内容可参看之前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链接附在文末。
一、情绪管理是关键
在提升专注和效率上,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是在情绪处理能力上的提升-虽然仍在练习中。有时候,我们常常过于强调方法和工具,而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
情绪波动无处不在。深度做事需要主动地忽略和拒绝,常常跟大多数人不一样,这样会带来一些冲突。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被否定贬低或者被捧高都是常有的事情。即使一个人呆着也会在一天内经历 “我无所不能” 到 “我一无是处” 这样的情绪变化。
由此带来的怀疑、内疚、不安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深度状态。如果你也是对情绪感知比较敏感的人,应该会有体会。
情绪管理这方面在书里并没有提及,但对我而言,这是深度工作系统很重要的部分。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和排解这些情绪,能大幅度减少对个人精力和自制力的消耗,从而让深度工作更容易实现。
所以每个人都要找到影响自己的关键因子,不管是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目标管理、优先级管理等等哪个方面,而不是用统一的方法。
二、养成不分心的习惯
虽然作者在书里呼吁大家远离社交媒体,但我看来,他其实更想说的一点是:不要养成随意分心的习惯。只不过现在社交媒体那么发达又好用,是最容易让人分心的东西。
如果认为深度工作就是不上网,是很片面的。因为你也可以专注地刷微信。
自己的实践方式是限制打开微信(或其他社交工具)的次数,比如一天早晚可以查看两次。在这两次的使用中,会认真看好友动态和点赞,也会读公众号或者朋友分享的好文章。但除此之外就不再打开了。
要做到以上这点对我来说似乎并不是很难,几天之后就习惯了。有时需要在微信上沟通工作上的事,也会尽量做到只处理工作的事,而不去翻动态或者群消息。
这样一段时间后,确实会觉得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了。
三、合理利用和分配大脑资源
人脑在一天内能保持专注的时间是有限的。比如,最高质量水准的深度工作,一天最多四小时。当然这种水准的深度,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长期养成的习惯。
即使是 “纯度” 不是那么高的深度工作,我们一般人能保持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就我的情况而言,一天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六小时,每45分钟休息一下,大概能在电脑前坐八小时。
在这个方面,自己的一个感受是,不要贪心。比如不能状态好的时候就想连续工作十个小时,就认为是赚到了。其实这是不能持久的,而且不利于养成习惯。
当然也许你跟我一样也有这样的疑惑:做什么事情都这么深度,是不是脑子一天都很累呢。我个人的体会是不会。而且作者在书里也说了,我们的大脑并不会跟手脚一样会疲劳,它需要的变化,而不是停止。睡一觉以后就自动刷新了。
所以,不要过度使用大脑,也不要担心会过度使用大脑。
好了,以上三点就是自己在尝试提升专注技能上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一下:
一、情绪管理是关键
二、养成不分心的习惯
三、合理利用和分配大脑资源
(全文完)
汇报:
记写字计划第63篇。
#日更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