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94.0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善良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红楼梦》的作者通过一个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使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上进”,为什么“洁癖”,为什么“爱”,为什么“恨”。

生命是一种“因果”,看到“因”和“果”的循环轮替,也就有了真正的“慈悲”。

“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

《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

“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受苦的形式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张爱玲她妈跟他姑姑有点女同吧 但是应该是比较柏拉图的那种 小团圆里说过。我觉得张本人对她妈也有点,她说,我对妈妈的...
    摄影师柳丁阅读 240评论 0 1
  • 在遥远的新疆西天山有一处富饶美丽的开阔谷地,那里有雄美的雪峰,古老的冰川,恬静的牧场,悠然的河---伊犁河谷 ...
    辛平阅读 620评论 0 3
  • 天上星星冲我眨眼 田里青蛙对我唱歌 风婆婆送来凉风 而我依然思念着即将去远方的小奎奎。 思念是一种病,是一首歌,一...
    爱学习的张小路阅读 182评论 4 0
  • 官员会议记录,如何做? ——《如何做会议记录》第二弹作者:Ivy Chen( XDFTMC Secretary 目...
    日精进的Ivy阅读 1,12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