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在五四前被称为“闲书”,地位很低,地位高的是“文”。“文”是用来论时势、讲道理的,文以载道嘛,直到五四后,小说被赋予了“改造国民性”的重任,才出人头地。小说之所以会超越“文”迅速崛起,与其天生的亲民性是分不开的,小说不会绷起脸来讲道理,而是它讲故事给你听,在闲恬中自得体会。
《儒林外史》第二篇讲了一个老读书人,在暮年科举登第前的故事——周进登第。这个周进的命也很苦,虽然少年得志考过案首,也就是全县第一,但是日后却命运一直不济,甚至手里的学生都高中了,自己却依然不得志,只能四处流浪教学,形同乞丐。有点打麻将的味道,先赢的是纸,后赢的才是钱!
人性总是很复杂的,不嫉妒陌生人,反而嫉恨熟人吗,关系越近,越是嫉恨。比如打小的玩友,同住的舍友,身边的同事,兄弟姐妹,如果他们自身或子女有了超越自己的发展,总是嘴上恭贺,内心酸楚,也是人性使然,不平衡了嘛。
周进就是着了此道,因为一个虚妄的传言,偏向学生中一个富二代,导致其它劳动人民的严重不满。这些人总是钱给的不多,想要享受的权利确是不少,至少在受教育权上不能少。于是,造谣生事,挤兑嘲笑,各种手段无所不用,最终将周进的饭碗砸了,赶走了。
平衡,才能在圈子里混!
世上的人都是活在圈子里,既然能组成圈子,那就是有规矩的,没有规矩的是陌生人群的简单复制。圈子里绝大多数是地位差不多的平常人,少数是有地位的人。平常的人就是你身边的熟人,他们对圈外的人没兴趣,够不着,对上位者要巴结,要讨好,能直接打击的就只有身边的你了,在这里想要混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平衡。
对圈内的平常人要平衡,对上位者则要笼络。平衡防止你被人拖后腿,笼络才会有出头之日。待你出了头,拖后腿的就变成了巴结、讨好,笼络的人就变成了圈子里的人,需要新的平衡。
周进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在没有考中更高的学位前,只能被称做是童生,碰到二三十岁的已有学位的生员,仍是不敢随便落座。至于后面碰到的王举人,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只是当一个谈话解闷的工具,虽然相谈甚欢,却也不同桌吃饭,完了还要周进打扫垃圾。在其行,却不得其位,终是潦倒。
经此诸多磨难之后,周进终于学会了人际相处,不顾身份,跪谢一众商人,藉此获得了资助,连中三元,科举登第。做官后,自然是黄金屋,颜如玉统统都来了,连过去赶走他的那些乡民也争相前来朝贺,地位变了,新的平衡自然就在人们的心里建立起来了。
做人,平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