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打开微博已经被林丹的事情深深的刷屏了,但凡跟这件事情相关的人或事,都被牵连其中,或许这就是名人效应,丢书不成蚀把米,出轨成功万人弃。
想起了最近刚刚看的一部韩剧和一部电影,讲述的都是出轨,但是这些影片里,没有烂俗的套路,没有相互的撕来斯去。或许看了这些剧,你会对出轨,甚至爱情有不一样的看法。
除了在悲伤的时候,我会看那些玛丽苏的韩剧,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在韩剧的质量真的在一步步提升。在《通往机场的路》这部影片里,女主角崔秀雅和徐道宇之间有着命理般的联系。他们因为两方的孩子而认识,又因为徐道宇的养女不幸去世而更加联系密切,从一开始的相互关怀,到两颗心的一步步靠近。他们俩的出轨,似乎一种上天的注定。
在片中,崔秀雅的丈夫朴镇锡,是一个在外人看来温文尔雅的明星机长,他对每个人都保持着亲近与微笑,与年轻漂亮的乘务员彻夜聊天,却能不走到床上。在发现那些分明是被他勾引而上钩的女孩,开始对她认真并动情时,他又赶紧逃脱,生怕惹得一生麻烦。他展现了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人,他们是精英阶层的代表,看起来温文尔雅,亲近可人,但是却拥有一颗永远保持理智,甚至近乎冷漠的心。朴镇锡对于贤惠的妻子,只把他看作是家里必不可少的一件家具,不沟通,没温情。
而徐道宇的妻子,似乎和秀雅的丈夫有几分相似。她没有依靠,所以拼命的向上爬,在前进的过程中,他看出了徐道宇在认为她是个坚强的单身妈妈时,对他展现了兴趣。所以她就谎称,从未跟她生活过的女儿是她养的。她认为别人对她的好是理所当然,她也用尽道宇身边的一切资源达成她的梦想。
如果道宇的继女没有意外去世,那么他或许和秀雅永远无法相遇,或许他们俩家的生活,依旧和过去一样,不快乐,也没有难捱到要离婚。但是似乎老天有意安排,如此相似和善良的两个人相遇、相知、相爱。虽然电视剧的最后,他们都离开了彼此的家庭,终于下定决心要过只考虑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没有立刻在一起,甚至选择保持着短信联系,而不要见面。
当一段感情结束,不论它是以何种理由与形式,都是让置身其中的人感到痛心,这种心痛的领悟是需要时间的抚慰的,而不是迅速的投入新的一段感情生活。
他们的出轨,看似偶然,却充满必然。因为处在爱意消散,日渐不信任的家庭中,婚姻的一纸合约,成为了彼此唯一的纽带,而这条纽带,终归有一天会变得不再牢靠,如果再强行维持着,最后双方都不会快乐。
而《钢琴课》这部电影,充满了女性导演柔和和细腻的情感,讲述的是有着语言障碍的女主角爱达,在面对第二任丈夫斯图尔特的不理解时,渐渐的和邻居贝因因钢琴结缘,并最终相爱。
女主角爱达从六岁起便没说过一句话,而整日弹奏着她心爱的钢琴,她的沉默或许并不是因为先天的残疾,更多的是因为她在钢琴的旋律中,找到了声音的出口,而与别人交流,似乎就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当她带着女儿从美国,到达还处在殖民地的新西兰时,新婚丈夫斯图尔特却因为钢琴难以搬运,要把它弃置海边,并最终把钢琴卖给了看过爱达弹琴的贝因。在电影里,斯图尔特对爱达或许没有深深的爱意,但最起码是喜欢并想要和爱达和睦相处的。但是,他缺少对爱达的理解,一个几十年不发声,终日靠钢琴传达感情的人,钢琴对于爱达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这一点,想要被爱的斯图尔特却没有看见,而邻居贝因却领悟到了。
电影的最后爱达终于和心爱的人,一起乘上小船,离开了小岛,在风浪中,她选择丢弃跟随她几十年的钢琴,她和钢琴一起落水,但是最终她选择了挣脱钢琴的束缚,回到贝因身边。因为找到了真爱,她已不再需要钢琴去表达感情。
不管是前几年的陈赫、文章,还是最近的马蓉与林丹。不可否认,不论什么样原因的出轨都是对婚姻的不忠。或许,名人圈的出轨更多的是金钱与欲望的膨胀。但是,面对出轨,身为局外人的我们,或许应该少一点无谓的谩骂。不管是马伊琍对文章的宽容,还是谢杏芳决定原谅林丹,每个在婚姻围城里的人,面对背叛做出的选择,都是身为局外人的我们所不能想象与理解的。
三毛认为,这世上没有永恒的爱情,只有转变为亲情的爱情,才会牢固长久。《一声叹息》里,出轨的张国立,对徐帆饰演的妻子说:“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我着自己的手,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把这双手拿开,就像砍掉自己的手”。或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出轨,往往是想在平静的生活中,寻求一时的刺激。但是,当你搂着别的人,寻找片刻的欢愉时,你对就已经背弃了当初爱的承诺。
亲情是可以长久,但是它终归是爱情增滋养而成的。当大树没有了根基,一时的枝繁叶茂,不过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如果,在婚姻中,我们已经无法维持着最起码的忠诚,那么,不管原谅与否,不管我们是否选择分开,希望这些决定,都是源于曾经沧海的爱意,而不是社会、家庭、亲人所带给我的压力。
不要因为世俗的眼光,来评判自己的婚姻。不要因为想要寻求一时的放松,而背弃当初的承诺。爱,才是我们最终的出口,没有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