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早记述的有《国语》。 为便于阅读,就且用白话文叙之。
《国语·吴语》:夫差要离世的时候说:“老天降灾祸给吴国,不前不后,偏偏落在我的身上,使我失去了江山社稷,吴国百姓也流散到各地,连越国都有了,我有什面脸面对天下!”
夫差就要死之前又说道:“假如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也就罢了;若是有知,我有什么脸去见伍员(伍子胥)啊!”说完,自杀而亡。
《国语·越语下》,夫差对勾践说:“你要是还没有忘记周王室,而能为天下想,那是我最大的愿望。”勾践狠狠说道:“我将毁坏你的江山,灭了你的宗庙。夫差听完请死,没脸面对天下人。勾践灭吴国。
其次为《史记·吴太伯世家》:越国打败吴国后,勾践要把夫差遣送到甬东这个地方,给他百户人家的食邑。夫差说:“我老了,不能事奉君王你了。后悔没听伍孑胥的话,有此之败。”说完就自杀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可怜夫差,派人对他说:“我将你安置在甬东,给你百家的食邑。”夫差谢道:“我老了,不能事奉君王你了。”说完自杀,并遮住脸,意思是说无颜见伍子胥。
以上记述,不难看出,夫差不失为刚烈之人。
至于《越绝书》,以及《吴越春秋》里(夫差内传)(勾践伐吴外传》中的记述,将夫差说得无耻懦弱,被逼而死,观点多偏向越国,失于公正,而且文学化因素较重,属野史性质,不足采信。
夫差虽为亡国之君,有许多缺点,但并不是一无是处,为报父仇兴兵攻越,使勾践蒙受耻辱,何其毫迈!但其不听忠言,养虎为患,终至亡国,却没有贪生苟活,刚烈而亡,不失为一位英雄。
勾践虽能忍辱负重,但其人如范蠡所说:长颈鸟喙,鹰眸狼顾,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这种阴骘狠毒之人,是不可能有慈善之心,给夫差封地食邑,让其活在世上的。
故从性格上分析,勾践不会让夫差活着,刚烈的夫差亦不会屈辱的苟活。所以,余觉得《国语》中的记述较为真实,一则,年代离春秋时期近些,再则记述的此较客观。诸君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