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题记
浅青色的黎明,风把天刮净了,几颗小银星星,弯刀一样的月亮,斜钉在天上。天地不过是飘摇的逆旅,昼夜不过是光阴的门户,假如某一时刻,你的生命倏忽而去,你该给你最挚爱的人留下些什么,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告别?
我时常在想,这世上有太多不足为外人道,于自己来说,却暗流涌动无以复加的事。那些你起初在小说中无法深刻与之共鸣的词汇,衰老、死亡、悲怆、绝望、无助,迟早有一天,他们会悄悄走近你,混进你滚烫的眼泪里,藏在你晃动的背影里,在黄昏时和你打个照面,与之相遇时,我是那般的猝不及防。
张爱玲写“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从生病到现在,已过去一年之久,我似乎终于释怀这华美下包裹着的腐朽。别轻信什么,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到你真正有故事的那天,杯酒下肚,推杯换盏,灯下落子,而你,眉头紧皱,喉咙暗哑半晌,望着头顶凄迷摇晃的灯光,只想沉默。
看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时候,我泣不成声的说“如果我是熊顿,那就不治了,既然终有一死,何必留下负担。”可当真正经历的时候,我发现一切都没有选择。家人从来不肯放弃你,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还是要活下去,咬着牙,流着泪,活下去,根本没有别的选择。而一大群所谓的好朋友,没有出现在身边的时候,我也突然间醒悟,这世上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语言在病痛面前都是苍白的。
林语堂说“一个人的彻悟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以最后我明白了,其实没有人可以指望,一旦明白这一点,反倒不再流泪,而是豁达一笑,我心闲气定地望着被罩上太阳的影子,从东往西渐渐地移动,在太阳的影子里,独自慢慢的消融着这份病痛,我甚至觉得这样活,简直不如死去得好,朋友的离开和自身的恐惧交织成不能确定的明天的世界。
只有深怀恐惧的人才看得到夜晚是死神的白日,他拿着镰刀寸步不离,就在我们床边等着,等着把措手不及的人们带入无尽的黑夜。当得知病情的时候,像是一颗鲜活的心脏衰竭的冰天雪地里,我便是从那一刻开始知晓什么叫无能为力。每一个排队检查的时刻,眼前的一个背影就是一个家庭的辛酸。命运把我高高的抛起,不知能否安然落地。
这时,杂志上一个叫魏延政的人,闯入了我的视野,不得不说他很优秀。“北大计算机经济学双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计算机博士”,“英国信息研究电信信息系统高级研究员”,这每一项头衔都让我望尘莫及。可上帝似乎想刁难一下这个才华出众的人,透明细胞肉瘤,极低的治愈可能,是的,最终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写了一本书《人生若如几回忆》,开了一个分享抗癌经历的微信公众号,他说“在丰满到装不下的时候落幕,恰到好处,一生所爱人历历在目”。大概这就是最好的告别了吧。
一个喜欢的作家叫沈熹微,今年一月她同样因为病痛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说“生命最好和唯一的兑现方式,即一日一日细细地过。 但希望是何物。感情又是何物。 我眼之所见皆为火花,绚丽,短暂,危险。一瞬幻灭。我想要的是一杯长久不会冷却的微温的水,然而遍寻世间,哪有这样匪夷所思的东西,哪里又有像我这样无理取闹的人。”是啊,没有,所以她走了。
当看到“对于生命中难以预料的种种,你除了接受,就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并想尽一切办法实现自我。”的时候,我像欧亨利笔下千方百计想到监狱中过冬的二流子苏比,因为路过教堂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我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这也是不错的告别吧,对过去的告别。
我一路走,一路哭哭笑笑,就这样发现有些问题根本没有答案。没有任何一种美好,比知道自己平安活着更好。为此,我要走过大段黑暗。生死都是常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排着队身在其中,不卑不亢,不急不缓,如果你根本无从应对,突如其来的告别,那么就学着跟自己的恐惧相处。死亡,它就像湖水一样安宁,冷清,深不见底。
想静静地活着,像一根森林里无人问津的木头,像刮在墙上的腻子灰,像书店角落里永远不被翻阅的那本书,像终年不化的雪山,像从未被抵达的湖。
王家卫的电影中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和生活中无法失去的人说再见,所以我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无论如何告别,愿你获得平静美好。那些你同样无法承受,无法面对的懦弱和卑微,亦响亮。
最后,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阳光,好让你永远保持乐观的态度,不管生活看上去多么令人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