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青春语文一周一次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是君姐新书《亲爱的孩子,见字如面》的读后感。君姐说,她没有一本书是呕心沥血写出来的,都是在享受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写出来的。今天的主讲张敏老师也说,心里有很多很多念头,如果不写出来就会难受,好像欠谁500万。而我觉得写作还是一件我要克服种种诱惑才能做到的事情,说明我的写作内驱力并没有被调动起来。初中时,我写日记也是坚持每天都写,哪一天不写自己都难受。现在,我要重新找回这份内驱力,让写,变成一种享受,自然而然地写,开开心心地写,情不自禁地写。
要说我作为妈妈的优点,可能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成长。这要感谢樊登读书会,在樊登读书会听的一些育儿类的书籍,彻底改变了我的育儿观念。通过陪伴烨宝宝的成长,我越发觉得,耐心地等待和陪伴是一位妈妈能够给孩子最最好的成长礼物。
烨宝宝吃饭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从小我们都是喂他的。爷爷奶奶都说,到了大一些,自然会自己吃的。可是到了该自己吃饭的年纪,依然不肯自己吃饭。我们担心上了幼儿园他不会自己吃饭,可是到了幼儿园之后,他自己吃得好好的。回到家可就不行了,他总要喂,还要边看着电视边吃饭。为了这个,我真着急。想了各种办法。很多身边有经验的人都说饿他几顿就好了,他就会自己吃了。有个朋友还分享了她对待她女儿的办法:不吃饭就把她扔到门外,她自己在外面嚎啕大哭,哭了一阵,再回来就乖乖地吃饭了。我想当时小女孩的心理阴影面积得多大啊!这样的方法我断然不会尝试,于是我就让他顺其自然,不吃就挨饿。一次饿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喊饿,我们窃喜,以为这方法奏效了。结果烨烨吃了两口面条就开始哇哇地吐了起来。接着发烧,烧了两三天。也许这只是巧合,但是从此我们再也不敢让烨烨承担所谓挨饿的自然后果了。
我们一直等待机会,能够让他慢慢地自己吃饭。现在他肯自己吃了,但是还是要看电视,看着电视吃,一边看一边吃。这也是一种进步吧,好歹以往还是要喂着看电视的呢。我们准备慢慢地过度到吃完饭再看完电视。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告诉他,遵守承诺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会得到表扬和奖励。今天吃饭时,烨烨又要看电视。我跟他说:“吃完再看好不好?”他不干:“我现在就要看电视!”我们几个轮番劝说,没有用,经过协调,烨烨提出:“我只看一集,一集完了就关掉。”我想这个肯定时无法实现的,因为他开了电视从来没有看一集就关的,他总是有两三个最后一集的。但是我强调他要做的每一个步骤:“妈妈答应你,我们可以看一集,但是看完之后就关掉,然后吃完饭,妈妈就奖励你四集。好不好?”他愉快地答应了。我再次强调:“一集看完要干什么?”
“关掉。”
“然后呢?”
“吃饭。”
“吃完饭呢?”
“奖励4集!”
“好吧,那现在就看,看的时候专心看,不要吃饭,看完了就专心吃饭。”
于是他专心看完了一集电视。电视完了,他爽快地跟电视再见,拿起碗,自己把一碗饭吃完了。吃完之后,自己把碗收到厨房,跑出来兴奋地大喊:“奖励四集!”我给他放电视,跟他说:“这样专心看电视是不是很好?不会有人在旁边催你‘快吃、快吃’,你就可以放心地看电视啦!对不对?”他笑着学着之前我催他的样子:“快吃、快吃!”嘴里还没有吞下去的饭喷了出来。我想不久之后,烨烨一定能够脱离电视,自己吃饭。之前一直喂他,他感受不到食物的味道。现在他知道什么好吃,今晚的土豆他很喜欢,对爷爷说:“爷爷,今天的土豆很好吃,我一下子就吃完了,明天你又给我做土豆。”他对食物的兴趣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通过吃饭这件事,我越发明白,等待孩子成长,真的不能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