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人都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最初来到这个小岛完全是一时兴起,在刷豆瓣小组时无意间看到了它的名字——涠洲岛,心里好像被什么击中了似的,于是开始了我对它的憧憬。
曾经看过一些背包客穷游天下的故事,靠着少量的资金即可奔走四方,十分钦慕。而大学正是一个有时间没金钱的尴尬阶段,于是以“义工旅行”这样的方式开始了我的旅程。
“义工旅行”这种只有少部分人才知道的名词,有些朋友问后,也不知为何物,更别说长辈的理解。我第一次在家人的反对声中选择了不妥协,我不后悔自己做下的选择,因为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说起去涠洲岛的路上还是充满戏剧性的。先是6月23号在豆瓣小组上找到甲客栈的招募信息,欣然投了简历,很快就得到了通过,却因为一时的激动没有准确的回复,等到7月7日再问,她说已经把机会留给别人因为我没有确切地答回答,吃了一暂。七月份,义工的机会本来就不多,竞争很激烈,并且很多老板发帖都是在五六月份,早已经招满义工,除非有些放鸽子的。幻想的心破灭,心里有种强烈的念头:“我一定要去涠洲岛”,在回家的路上,拼命地往后刷豆瓣义工小组,看到有“涠洲岛”的就加微信,终于不负有心人,加到了三个老板的微信。(真的很感谢当时有留给自己选择的筹码,对比之下才能看出利弊)我从老板的对话中大概看的出对方第一印象如何,义工最怕的是遇到一个利欲熏心的老板。最后把眼光锁定在乙客栈和丙客栈之间,从离海的位置以及做的工作权衡。最终盲目地选择了乙客栈,说来也幸运,乙客栈我是最晚去的一个,从群里认识了一个超级可爱的人——小马,也是后来成为我岛上关系最好的伙伴。7月31号晚,他向我吐槽了在乙客栈受到的艰苦待遇,老板几乎不给休息的时间。这让我打了个寒颤,最后峰回路转,向乙客栈说了抱歉辞去,投靠了丙客栈的老板,顺便将小马推荐过去,这间客栈就是琉森海景花园客栈,也是我在涠洲岛住的家。
义工旅行的本质,就是打工来换取住宿和吃食,从道理上讲,老板可以不予人情,他只是雇佣这些免费劳动力而已,大家你情我愿,并不需要利益的牵连。
所谓义工旅行,就是“义工+旅行”,义工旅行的义工部分,不高尚,不完美,这部分和去餐馆打工,端盘子洗碗没什么区别。
除此之外,还要遛狗,做客栈的前台接听电话,以及处理客人的杂事琐事。
工作不分贵贱,这些工作增加了我对劳动的尊重感,对每个劳动者都会给以认同感。确实,生活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有些事情只有当自己面对了才不得不去学会。
第一天
终于在4号的傍晚搭上最后一班客船来到了涠洲岛。
一个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岛,似乎有点鲁滨逊漂流的感觉。店长去码头接我回到了客栈,第一次来陌生的琉森客栈,不管是人和物都和我原来想像中的大相径庭,想到要在这里生活20天,心里对未来有些迷茫。和小马第一次见面,一见如故,很快就聊熟起来。第一天晚上就遭遇停电,洗澡洗了一半,完全看不见四周,只能靠着触觉匆匆穿好衣服出来,外面的他们是司空见惯的表情,让疲惫的我雪上加霜,心更累了,对接下来的日子更加充满焦虑。在院子里乘凉,蚊子特别多,头发没干就直接躺在床上睡着了,可能是一路奔波太过劳累,不省人事一觉睡到天亮。
其实到后面似乎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并没多大,停电断水成为了习以为常,有时晚上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辗转反侧,还得忍受蚊子的交响乐。在台风天的那个晚上半夜起来抢救楼道积水,在小马走后一个人默默洗掉满满一堆碟子。其实这些都还是小困难,比起那些真正艰苦的人,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琉森花园客栈
我曾经问过老板一个问题,什么才是诗一般的生活?她回答我说,做客栈老板也许只是部分人眼中的如诗的生活,殊不知在旺季的时候累成狗、在淡季的时候又怕没生意。只有在和利益不沾边的情况下,才能接近诗一般的生活,那这种生活只有游客体验得到。
老板来自四川自贡,店长是她的老乡,两人最萌身高差,齐心协力把店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店长人称土豆,我们一直也不知道他为何叫土豆,也就跟着土豆哥土豆哥的叫。土豆哥是个有原则的人,正义感强,有时也开些不太好笑的玩笑。老板是个很精明的girl,虽然有些boy了点,店里大事都得经她手解决。他俩待我们都很好,开电瓶车出门都会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工作出现错误也不会过分责怪,有时还买饮料零食的和我们一起分享,对我们像家人一样。比较遗憾的是旅游旺季每天他们都巨忙,没能带上我们出去玩。
义工
岛上义工并不少,大多都是暑假放假的大学生,所以大家聊起来也没有多大障碍,有来自新疆的,湖北的,福建的,广西的,云南的,湖南的,东北的,内蒙古的,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大家聚在一起玩桌游,我发现桌游真的只在年轻一代玩得起来,像客栈住的比较多的80后,很难融入这种游戏来。虽然我是一个人来岛上,但是不孤独,很快就认识了附近做义工的朋友,然后就一起出去玩了。在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岛上,没有“害羞”,随便串门,我们就直接去其他客栈问老板找他们的义工,老板都很好聊天。来坐义工的,一般都会比较随和热爱交友,如果是学生思想就还比较单纯一点,我看他们的年龄也都跟我差不多而已。大家从天南地北聚集在这个小岛,一起骑车去兜风,一起走完危险的蓝桥,一起看日出、在南湾……
虽然每天都要在店里干活,但是我一直在寻找出门的机会,出去一般都会约上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去哪里玩,大家互帮互助,义工伙伴是我义工旅行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不过有时候一个人站在海边也是一种享受。
晚上
晚上是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经常停电。我们店晚上有提供加工海鲜的服务,可是如果没有电,就开不了火,前十天经常遇到没电的情况,于是晚上就做不了生意,我俩就可以溜出去晚了。岛上的夜晚很静谧,有些路是没有路灯的,四周是一片黑乎乎的香蕉林,这里像乡下一样黑灯瞎火的。
南湾街,是岛上最繁华的商业街,有个钟楼建造在后面的山上,很有意境。
最难忘的一次是在那个台风天的晚上,一个人走去海边,因为游客的离开,岛上显得格外静谧,岸上小摊小贩的灯全都灭了。我自己安静地坐在一块礁石上,任风拂脸,听着海吵闹的叫声,四周黑乎乎一片,不时天空还发出闪光(下雨前),海滩上人只有我和远处一个捕鱼打着灯的人。那一刻想到什么“天人合一”的东西,好像人已经消失在黑暗世界里,静静地坐上一小时,听海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所有烦恼。
赶海捉螃蟹
第一次捉螃蟹自然十分亢奋,那晚停电了土豆哥带上我们去赶海。螃蟹溜得太快了,要悄悄地靠近,一个猛扑,从水里拿上来,它还会继续挣扎,结果就留下来钳子跑了,十分顽强的一种动物。算是很大的丰收,回到店后土豆哥做了爆炒香辣蟹,看他们将小蟹生吞,连壳也吞下,一开始有些不适应。自己试了一下,壳十分的脆,味道鲜美,汁多味甜。
动物
岛上的动物可谓无奇不有
etc.
日出
为了日出我可是早起去海边看了五六次,可是没有一次能看到那种很完美的日出,老是被云挡住了……
因为住的地方离东海岸只有八分钟的步行路程,所以看日出是我最唾手可得的活动,并且早上也没什么工作,我便约上邻居一起欣往。
民风民情
岛上原始居民以客家人为主,可是我感觉外地人还比本地人的还多,旅游业带动了经济,有商业头脑的外地人纷纷来岛做生意,老板很多都不是本地人,像我们隔壁客栈的老板也是来自四川。当地的居民有靠农产品收入,开三轮车的旺季日入都可能超1k,有房有地的靠租房给外地人做生意的也能躺着赚钱,还有更特殊的群体,在旅游区刚停下电瓶车,马上就会有个七八十岁阿婆或者阿伯走过来找上你,说要交3-5元的停车费。其实本地人收入并不少,并且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游客。游客真的是最花钱的群体,特别在这个未开发完全的小岛上,乱收费的情况很严重。但还是有很多游客想过来撒钱,所以看那些二十出头的年轻男性,每天开着摩托艇在沙滩嬉戏打闹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岛民其实都不穷了,穷的也可能只是部分不变通的。本来一个海中孤岛要靠自己有限的资源自给自足本身就很难,突然二十一世纪有了这些旅游业,大家都可以轻松赚钱,谁不要。所以说要有多纯朴的民风也没有,和利益金钱挂钩的东西马上就变了味,这让我想起了其他旅游圣地。
虽然晚上灯光不亮,但是很多房屋都是整夜不关门的,也不会有什么财物损失,老板的电瓶车钥匙都是直接插在车头过夜,从不会丢失,涠洲岛版的“世外桃源”。
吃住
因为我不是游客,吃的也没有那么自由,但我心态放得很好,只求饱腹。但看了这么多,岛上的美食应该就是海鲜了,其他螺蛳粉、桂林米粉不用说都知道哪里的好。虽说靠海吃好,可岛上的海鲜可不便宜。游客纷至沓来,带着一颗尝遍所有海鲜的心,搜刮海鲜市场。看到他们提着满满一大海鲜归来,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可能我来的正值旺季,要等到15号后才开渔。店长跟我说,这时候是岛上外来人最多的时候,谁都想在这个黄金期捞上一笔,海鲜可能卖便宜吗,大家不趁这时候赚钱等什么时候,等到淡季才可能减价一些。对比起价格,确实还要比我家那边贵一些,只不过种类多了很多,肉也饱满,大龙虾都张牙舞爪的很大一只。
我在岛上总共吃过四次海鲜,两次是我们店送走义工,一次是送走老板,还有一次是去另一位义工家吃饭请的。
吃了一个月老板做的川菜,回到广东都觉得有些不适应了,他们老是鼓励我吃辣,说吃着吃着就适应辣度了,但也会考虑到我少放一些辣椒。当时店里的资源比较紧张,有时水都要省着用,我开了个玩笑:阳光午餐(屋里没位)、烛光晚餐(没电)都体验过了。既然寄人篱下,只求一碗饱饭,已经很满足了。
大海的水气蒸腾到岛上,房间里面湿气比较重。房间里是半油漆好的墙,比较简陋和无光。
其他民宿
岛上风格各异的客栈很多,网红酒吧也不少,有时拍惯了海,这些装扮得精巧华丽的客栈也成为了摄影师们的聚集点。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家网红客栈——七月,一探究竟。进门店长很热情,我很快就和他们的义工畅聊起来。
走的前一天还去了陈小春拍《三个院子》住的那个民宿——野里,店长也很热情的接待我们,还送吃了蛋糕(满分)。那里是高档型民宿,一晚价格都是几千RMB的。房子也不是多富丽堂皇,应该说是讲究品味的简约风格,很低调很清静。
小马的离开
作为最好的搭档,小马是个很nice的兄弟。两人互帮互助,他还经常抢着洗碗、干活,性格超好的一个人,我们无话不谈,经常结伴而行。
做义工的小马离开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180度的转变。首先是少了个聊天的伴,空闲之余只好找隔壁的义工玩;其次是本来两个人一起的工作要由一个人单独来做,累了许多。时间过得真快,来不及感概,就已经准备离去了。
18号中午,冒雨开电瓶车送小马去码头,送别我最好的伙伴。
我的离开
夏季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最不能阻止的就是四季更迭,还有离散。我们在热夏里初遇,在夏秋更迭之际离开,岛上二十几个日日夜夜就像一场梦。
十天之后,我踏上离岛的归途。那天下了大暴雨,可能老天知道我要走,天地动容,下了大雨想留下我。前一天晚上自己一个人开着电瓶车又环了一圈环岛路,看着路旁熟悉的一草一木,想到以后就不在这里了,心里有点酸酸的感觉。大概每个人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都有一种不舍之情,我又回想起初来时的种种心情,在离开时却莫名成为了一种伤感和失落,仿佛将要离家的游子。二十四天,好比认识了一个陌生人,从素不相识到成为如影随形的朋友,突然有一天你要离开,所有的快乐或悲伤都要画上句号,说不清是怀念还是留念,也许都有吧。也许岛上碰到的人和事,在今后的日子里再也不会有任何交集,但我不会忘记这个一亩三分的民宿,不会忘记在这个院子里发生的短短的故事。
在最后一天的晚上,我终于享受到了“店长福利”。半夜11点多,店长土豆哥说要带我去一个“你一定没去过”的地方”,沿着小路前行,没有星辰,路上只能靠着微弱的车灯光照亮,身后的路漆黑一团,望也望不到任何东西。来到了一片私人的旅游区域,一下车,两只恶狗朝我们狂吠,一直跟着我们去到了沙滩,还在远远地怒视着。看得出这里管理应该很严,一般不允许游客入内,幸好是晚上,只有几只傻狗来充当看守员。店长说这里的沙是全岛公认最细和保护最好的,脚踏在上面,柔软和轻盈,享受沙的亲吻,认同踩上一块松软的地毯。环顾四周,只有我俩和两只来回踱步的狗,因为没有星辰和月光,沙滩上光很暗,远远望向远方,分不出天和海的界线。要是白天来,准是一番别致美景,我愿在这里呆坐一天,享受一片干净原始的沙滩,只可惜我明日就要告别这里。
背起行囊,走在路上,才知道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开始,脚步从来不会停止,人一直都在路上。在旅行中体验人生的分崩离析,所谓“断离舍是人生常态”,遇见一些人,也要告别一些人,让自己遇见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看见不同的自己。
坐在回程的船上,看着播放的宣传片,从窗边看着小岛不断远去,想起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想起这些难忘的日子,等我回到城市的世界里,一定会感概:“如梦一场!”
涠洲岛的一切,有缘再见啦!
附:
我在岛上各个景区拍下的照片:
点这里,看岛上美景
2018年9月16日更
今天台风嗜虐成性,不禁让我想起了岛上的那些时光,那时候的台风不大,岛上人数骤减让我有时间出去疯玩,并且享受景区旺季里难得的一片宁静。现在的我虽然也是生活在一片岛上,但生活截然不同,在学校基本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功课,忙忙碌碌;回想暑假那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甚是羡慕。我与那些日子已经十分遥远,它不可能真正存在我现在的世界里,遥不可及,或许只能在梦里遇见。我不知哪一天来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就会欣然走去远方,换上另一种生活,体验不同的环境,体会不同的心境。在同一个世界里,却可以如此的不同,不仅仅是风景,还有人和物,感概旅行的美妙,让人可以在其间自由切换,我十分感谢八月初我做下的那个决定,让我的暑假有了这么一份神奇又美好的回忆。想起岛上那段朴实无华的生活,现在觉得当时条件真的算不上艰难,岛上还有条件更恶劣的地方,我们那个民宿已经算得上岛上平均水平以上了,虽然岛上的乡村生活没法和城市的相比,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那里一定是个享受慢生活的好地方。不过,我担心开发两三年后的小岛会不会变了味,我希望它能一直的保持原始的气息。想起岛上的人们,希望他们都能平安度过台风, 估计现在岛上游客也都走光了,俨然留下了海中的一枚荒岛,岛上又恢复了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