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江山文学网”,ID:六月栀子花。主题已重新创作。
“越来越找不到年味了。”此话题一出来单位群里一下子炸了锅。
“年前各种无节制的采买,然后一群人玩“消消乐”,今天你家明天我家的胡吃海喝,最后制造出一堆垃圾,一屋子嘈杂,累得人腰酸背痛不说还一不小心弄出个“三高”。过完年又要开始泡医院、吃苦药。你说,这是过年么?”
“一天到晚上班、辅导孩子,忙得我焦头烂额。过年了,想着回老家清清静静躲几天闲,好好地享受享受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呗,唉!又被一帮亲戚、发小拉着去,拒绝吧,人家骂你混大了目中无人,去吧,每天喝得昏天黑地,父母也没好好陪几天,这个年……哎……。”
“现在物质这么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哪一日不胜似过年。本来按部就班的平静日子非要弄个啥年……一堆糟心的仪式弄得波澜壮阔,挤着抢着买一堆越来越不实用的过度包装品,你送我我送你,最后都变成过剩垃圾。尤其是给孩子们压岁的红包,卷得越来越累心,每家经济实力不一样,给着给着一不小心还惹了闲气,生了嫌隙,亲戚不似亲戚朋友不似朋友了,这哪儿是过节简直就是过劫!”
“妈呀,走亲戚拜年更可怕,尤其父母辈的亲戚,每年除了过年上门去点点卯,平素各人忙各人的像消失在地球外互无联系,还有些人家好几个城市有住房,一年到处轮流住,去拜个年还要提前预约,更有些人家添了新媳妇新女婿的,几乎都没见过面,大街上碰掉鼻子都不知道是亲戚,进了屋陌生得也不知道说些啥,恨不得放下东西就跑,真是拼情商呀……”
……
突然疑惑新年的早晨看到那些朋友圈晒的鲜花美酒珍馐佳肴觥筹交错人人笑颜如花的浓浓年味的图片和灯火辉煌里物丰年昌热闹繁华的年味视频究竟是个错觉还是一个滑稽的笑话。那些彰显着物华天宝,国泰民安的浓浓年味为什么成了别人眼里的幸福甜蜜暴击而我们自己却品不到了呢?
元旦开始,城市里的各条马路、街道上五颜六色的彩灯开始挂起来,各个景区和文化广场各种大型动漫卡通人物彩灯开始搭起来,商城、超市全国各地的特色年货开始应有尽有丰富多彩,各个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民俗表演节目紧锣密鼓地开始演练。三十晚上辞旧迎新开始直到新年的正月二十,满城火树银花不夜天,打铁花、跑旱船、踩高跷、舞龙舞狮、民间杂耍热火朝天轮番上阵,滑雪场、游乐场、文旅景区二十四小时开放,各地特色小吃纷纷亮相……然而人们对这些声势浩大的年味庆祝仪式越来越钝感力,真正愿意参与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窝在家里。
这不,儿子正拿着手机在阳台上比划来比划去。“你干嘛呢?”“录视频呀!”“过年了,下去看现场感受感受咱们家乡的民俗表演的氛围,也体会体会年的味道多好。”“什么年味不年味的,不天天都这样么?拍这个也就是应付学校要的作业。外面有啥好看的,不是眼花缭乱的灯就是乱糟糟的声音,我在家里暖和和舒服服的一部手机全国各地的年俗表演都能看到,手机上各个直播,比现场版还清晰全面,什么年代了还要冷嗖嗖人挤人地矗在大风里看那个,你不也窝在家里吗?……”是啊,我居住的小区被规划成了文旅小区,每到节假日窗外都是歌舞升平、灯火辉煌,各种娱乐节目从早演到晚,确实也没见多少人观看,像我这种不大喜欢喧闹的人一次也没有到现场观看过,有时候隔着窗玻璃听着便甚觉厌烦……我瞬间无语。
儿子平常假期还跟同学约着出去聚聚,可一到过年,除了初一出去看一场电影去照全家福几乎不出门。“那你也出去活动活动,大过年的老窝在家里?”“能去哪儿?约同学吧,不是走亲戚的就是陪亲戚,一个人出门就是瞎逛乱吃,更无聊。去同学家吧搞不好人家还以为你去蹭压岁钱呢。”还真是。儿子上小学的一年春节,他把一个同学叫到家里来玩,恰逢先生的朋友来家里拜年,进门看到沙发上坐着两个小孩便都发压岁钱。“别,他……”我刚要解释那孩子的身份,那孩子手疾眼快嘴也甜,“叔叔新年好!谢谢叔叔!”一把接了压岁钱就揣进衣兜里,我尴尬得把剩下半截话咽了回去。记得后来我还特意告诉过儿子,这压岁钱大人们之间是要互相还的,大过年的你可别随便乱串门。
“我给你买的这些新衣服都好几天了,明天该走亲戚了,你也该来试试吧?看看喜欢不喜欢,合适不适合,我也好赶紧退换呀!”儿子摇晃着沉浸在Rap节奏中的脑袋,长手长脚地舞过来,扫了一眼没有拆包装的一堆包裹,漫不经心地:“嚯!弄这么多干嘛?准备开店呢?我是穿不过来滴,走不得一两天亲戚,反正天天在家里,开学就要穿校服了。”说完就往卧室里返,我一把拽住他。“等会儿,等会儿!等我闲着没事再试哈,先放哪儿吧!”儿子嬉皮笑脸地。“过年的新衣哎,你就这么冷淡?”嘭!儿子闪回卧室关上门,从门缝丢出一句话“让我清静一会儿吧,马上又要开始上网课了。”留下我在门外独自面对一堆新衣。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质的今天,我们对年越来越淡漠了呢?越来越不懂得年的神圣和重要呢?
窗外,《龙的传人》摇滚乐震耳欲聋地循环播放,各种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喊麦声,孩子们的叫声,各种人群涌过来又涌过去……先生被人拉去喝酒,儿子在关着门的卧室里,独我一个人坐在客厅。
干净得近乎虚无的玻璃窗,飘着花香味的窗帘,这是年前雇家政护理的。玻璃上吉祥如意的窗花、院子里、阳台下各式灯笼,客厅、餐厅桌子上各种特色零食、干鲜、水果,冰箱、地下室满满当当的各种年货,都是一个手机按键快递送上门来的,此刻,这一切排兵布阵似的静候也无人检阅,只有花架上兰草幽幽香着,阳台上鹦鹉啾鸣着,我把手机刷过来又刷过去,这是过年么?
不怨孩子不识年滋味,连我现在不也觉得这年除了把细水长流的慌张压缩了一下,并没有什么特别么?到底是物质基础太丰满,精神基础太骨感?还是时代发展太快,人类灵魂跟不上?
有一位朋友,每逢饭局,他总是对满桌子美味佳肴略尝便可。起初以为他是为了控制饮食,后来才发现,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饭只吃七分饱,而且每次吃起来总是津津有味,且碗底不剩一粒米,盘子里不剩一片汤。我很奇怪,这样能吃好吃饱么?笑他为何如此吝啬?他说再好的美味,也不要随心所欲地把人的味觉一次性撑倒,七分饱,三分饥里留下点盼望和念想的空间,下次吃起来才会觉得更加鲜甜。
一位母亲,因家道贫寒儿女众多,每次买点好吃的回来都要先藏起来,每次只给孩子们分食一点,隔一段时间,再分食一点,孩子们每次都吃得意犹未尽,解不了馋心。后来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仍然对年少时的吃食情有独钟,不肯舍离。那个母亲就是外婆,那些孩子里就有母亲。母亲深有所悟,以至于后来养了我们姐弟三个,家庭条件甚好,她也沿用了外婆的方式。母亲讲不出其中深刻的哲理,但她用行动传承了一个道理,只有得来不易的东西人才会珍惜才会倍觉美好才会觉得余味绵长才会滋生长久的惦念。
人或许真的是不经宠呵!当所有的欲望和感观被极度的舒适和满足冲击久了反而阻塞了精神通往幸福的路径。
也许,许多事情真的只适合浅尝辄止才会让人意犹未尽地去盼望去惦念。那未尽的盼望里盛满了想象空间,这想像,被搁置的时空晕了彩,再被记忆的时空染了色,一切便变得愈发明媚而鲜妍,那惦念的味道也会愈发浓烈,每一次的再见都是久别重逢的难能可贵,更有了渴盼下一次的再见。那盼,愈久愈深沉,愈久愈急切,最终等来的味道才会觉得愈发醇厚,愈发甘甜,就像那些年的年味,一些简单农家粮经过手工制作的食物,一顿柴火土灶烧制的年夜饭,一身裁缝缝制的布衣,都让人觉得是盛大而隆重的欢欣。
年味从入冬便开始酝酿。
入冬以后,母亲们便开始约裁缝。某个清早母亲从集市里挽回一个沉甸甸的布兜,从母亲明媚的眼神里,我开始猜测那布兜里定是预备做新衣的布匹。什么花色?什么材质?母亲不说也不让看,我眼巴巴地望着母亲连着包袱锁起来。某一天,约好了的裁缝请进门。母亲才从箱子用双手一匹一匹捧出来,像捧着一年的欢乐与幸福。裁缝忍不住夸了又夸布料的美好,母亲脸上的笑纹便深了又深。我们几个孩子欢呼雀跃地立在裁缝跟前,任他量过来又量过去。衣服做成了,母亲说没有缝扣子,连试穿都不让,再一次眼巴巴地望着母亲把新衣一件件叠得板板正正地锁起来。转天,母亲买回一捧好看扣子,有凤形金丝线盘扣,有彩虹色的有机玻璃扣,有眼珠型的黑塑料扣,还有母亲自制的蜡染花布包扣,我的心再一次澎湃起来,那包扣可是我最喜欢的样子,会是我的么?直到亲眼见得母亲给我的那件新衣缝上,心才刚刚有点将息。母亲又说,吃罢年夜饭就可以穿了。小小的心又一次被吊了起来,夜里辗转难眠,想像着穿上它会在小伙伴中引来怎样的惊羡,见天便追在母亲身后问:“还有几天是新年?
腊八一过,年的序幕才正式轰轰烈烈地拉开。请师傅杀年猪,请村里的长辈、近邻来吃杀猪席。这一天,耳朵里听到的全是吉祥话,看到的都是喜庆脸。吃完杀猪席趁风和日丽,母亲开始灌腊肠,腌腊肉、腊鸡、腊鱼。这些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完成的重头年货是年味的开场大戏。按家乡的习俗,经济好的家庭要备足全家人吃到来年的三四月的量,差点的也要备够待客之后吃到正月天。
忙完了腊货,转天开始泡麦子准备熬麦芽糖。挑出健康饱满的麦粒,淘洗干净后放在干净的大木盆内用纱布苫盖,见天用清水喷洒浸润,三五天后便钻出一层齐刷刷的白芽。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切麦芽,去有磨的人家磨麦浆,准备熬糖。麦芽糖熬好就要炒米花和芝麻。因了炒货要用炒过的河沙和细网的铁筛,这两样普通人家不常备,都是一个村子互相借用,所以炒米花的日子一并又炒了瓜子、花生、蚕豆。趁着刚炒好的米花脆劲连夜就要做米花糖果。做米花糖果每家配置不一样。这本来就是个孩子们来年的零嘴嚼果。一般人家用米花和麦芽糖即可,而母亲则加了些炒芝麻和花生碎在里面,吃起来格外香脆。母亲常常备的也比别人家丰足,几乎能吃到第二年的冬天。
先给孩子们备足了占嘴巴的东西,接下来就要开始安心准备待客的年货了。
大概是考虑到豆腐保存的时间不易过久,磨豆腐大都选在小年前两天。
磨豆腐用的豆子早在刚进冬天的时候母亲就捡好了,一定要是当年新收的颗粒饱满完好的豆子。做豆腐是个工序复杂且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活。′豆子淘洗干净后泡发一夜,第二天天还未亮就要去有石磨的人家排队。第一道工序是磨豆浆,一般都是等候的人家互相帮忙推磨喂磨。第二道是滤豆渣。父亲早在母亲磨豆浆的时候已经在家里厅堂里准备好了滤豆渣的工具。一根粗麻绳从屋梁上悬下来牢牢地系住一个四爪的铁勾,铁勾下勾一个约成人伸展胳膊等长的十字型木架子,木架子的四个末端系着一块边长两米的正方型白纱布的四角,成吊袋状,只等豆浆抬回来,一勺勺舀进纱布掉袋里,人便端起木架子任意两个端点高低摇晃,纯豆汁就会顺着纱布细小的网缝漏到下面的木盆里。第三道点豆浆,这是个技术活,熬豆浆的温度和点豆浆兑的石膏和明矾的多少决定着豆腐成品的口感,这个需要爷爷亲自上手。豆浆熬好倒入一口大缸内,爷爷开始点豆浆,一边点一边用长柄勺子不停地搅动温热的豆浆,为了保持豆浆凝固时恒温,爷爷需要凭感觉时不时添加一些热豆浆进去,待豆浆开始凝固就舀入垫了干净白纱布的木盆里,静置冷却大约两小时后再把白纱布四角像系布袋样系起来,再用大量的草木灰倾覆在纱布上,静置一夜,草木灰基本吸食完了豆浆凝固时多余的水分,豆腐就算做成了。爷爷点豆浆的这个时间母亲一般在厨房负责把另外一些豆浆熬制成油豆皮,我最喜欢把母亲用麻杆从热滚滚的豆浆锅里挑起来的一张张圆豆形水饼拿到屋外晾在太阳下,看着那湿哒哒的一片透明的水饼在风里颤颤巍巍地渐渐变硬最后变成一张薄如蝉翼的透明油豆皮,喝着爷爷变出来的红糖豆腐脑,真觉得年是人间神奇。
小年之后开始起油锅炸,炸豆腐、炸丸子、炸荷叶面、炸里脊肉、炸鱼……一年之中也就是这几天各家的父亲都会呆在厨房和灶台间,母亲们的脾气尤为和蔼,任孩子们肆无忌惮的吃,肆无忌惮的闹。小小的村庄,从早到晚热气腾腾,吹烟袅袅,一派祥和安宁。不几日,家家的大缸小缸都装满。户户的屋梁上、门檐下、晾衣绳上、院子里的晒场上,一串串、一片片,腊货飘香,盛大而壮观。大人们嘴咧开了,脸也酡红了。孩子们夜梦里都是笑声。那些天,整个村子都浸在香气里,浸在喜乐中,年味,炙热而欢腾。
年,就这样被人们忙着、笑着推了过来。
除夕那天,母亲更是得手脚不得闲。洗菜、备料、剁鱼剁肉、生灶火炒炖,生炭火炉子坐卤锅,卤鱼卤肉卤鸡鸭卤莲藕卤肠……我平日最怕早起,端端的那天不念热被窝,早早晃在母亲眼边。
“快,择蒜苗去”,‘’多剥些蒜瓣”。
“把厅堂里的桌椅抬出去,趁着阳光,好好再洗洗晒晒。"
“去,帮你爸裁红纸,写春联。把墙上的旧年画、对联、门神都请下来,换上新符。”母亲忙而不乱,安排有序。
我把父亲写好的春联一副副摆在厅堂的地上,等到墨迹干透再收起来。父亲此时总要考考我的。"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呢?"我得意地大声诵出来,父亲的眼里便洋溢着满足的笑意。随着日头的轻移,香味越来越丰富浓郁,年味慢慢升级。“贴对联喽!"父亲一声吆喝,我和弟弟们一字排开站在院子里,端面糊的,捧对联的,拿门神的,恭恭敬敬地跟在父亲身后。父亲踩在高凳上,刷好面糊,背对我们伸出一只手,我便卖弄地按门的等级,上下联的位置挑出来递过去,看着父亲极认真地“审核”的背影,心便如鼓擂,直到父亲默不作声地贴上去,心里的小欢喜渐渐漫过了眼底眉梢。"快看看高低。"父亲话音刚落,我得意地望了望弟弟,俨然一个大人的口吻:“高了、低了、再偏左点……"那个时候,年幼的弟弟是没有发言权的。
厨房里“咕嘟”声、“嗞啦”声合着各种诱人的香气直钻人鼻息,肚子里的馋虫一个劲地往外拱,忍不住地向那个土灶台望了又望。灶是土灶,垒成三锅连烧的长条状,靠边的是烧菜用,中间的是炖菜做汤,最里边烧开水。平日里只用外面,灶下放长砖隔开,有客人来才用两灶,只有过年时才开三锅。柴火的“哔啵”声里,诱人口水的香气氤氲到院里,母亲又在灶下吩咐开了:“孩子们轮流洗澡吧,水开了几滚了,早洗干净了早吃年饭早穿新衣!"奶奶早预备好了大木桶,罩上了不透风的塑料帐,在年饭和新衣诱惑下我们早蹦到奶奶面前,只等爷爷端过热水来。在奶奶的监督下,一个一个洗干净,换上崭新的衬衣衬裤。
幸福的年味终于越逼越近,母亲拉亮厅堂的电灯,关了厅堂的门,说是关财神关福气。厅堂条几正中摆上了供品,是敬神的猪首和五色饭,两旁点着红烛。这个时候大人是不让孩子进厅堂的,说是怕我们年幼无知说错话冒犯了神祖。我便躲在奶奶的卧房门口偷偷瞄。只见父亲一脸肃穆,洗手、掸衣,在桌子四面摆上空碗架上筷,然后点三柱长香,恭恭敬敬地对着正堂上的毛主席像三拜后,把长香插入条几正中的香炉里,一阵请祖先入席的念叨声中,鞭炮声炸响,年就这样被隆重地请来了。父亲母亲朗声请爷爷奶奶坐上座,自己分坐两旁,孩子们团团围住。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味早已占据了我的眼睛,至于大人们之间互相说着什么样的祝福语,我早已记不清晰,只记得父亲母亲一个劲的往爷爷奶奶和我们孩子的碗里添菜,他们自己当时吃了什么没有,时至今日,我还是记不清。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年的帷幔彻底拉开。家家户户院子里最高的那颗树上亮起了一盏灯,照得家门明亮而温暖。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裳,载着满满的祝福和快乐,奔跑着,跳跃着,欢叫着,那炽热的年味升腾着,越过了那盏高高的灯,飘向了辽阔的天际。
年,是岁月长河中的一块界碑,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驿站,是爬山涉水后的一次次抵达,是栉风沐雨后的短暂停靠,是凝结着愿望、期待、怀想,是随着时光一点点孕育、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在光阴里慢慢酝酿、发酵,窖藏,最才会醇厚,浓香,才能回甘绵长。就像那些年的年味,我至今回味无穷、至今久久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