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教授有一位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儿子,他儿子常常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于是教授给了儿子一大包钉子,让他每次发一次脾气,都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竟然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学会了控制自己,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次数开始变少。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教授又建议他每坚持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儿子终于拔光了所有的钉子。教授带着儿子来到栅栏跟前教育他:“儿子,你每次钉下的钉子都会在栅栏上留下一个小孔,就算你把钉子拔掉,它也不会恢复原样了。这就跟你发脾气是一个道理,你发脾气时用语言伤害别人,就算你道歉,可是给对方的伤害都已经造成,不会消失。”
这个经典的故事教我们不要生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历史上也有很多典故都在告诉我们不要生气,生气害人害己。希腊神话中也用阿喀琉斯的愤怒造成的灾难告诫人们,不要生气。
生活中,不生气也成为一个人有涵养的标志。于是,人们想各种办法抑制生气、避免生气,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平静的、不爱生气的人。市面上各种教人控制情绪、制怒的书籍也层出不穷。
但是,有一本书却很奇葩,它的名字就叫做《谁说我们不能生气》。很奇怪对吧!这本书的作者福田健主张我们不但可以生气,还很应该生气,因为生气有很多好处呢!
书中列举了生气的十大好处,我们看看:
消除烦恼,心情变得轻松。
留意到问题问题,意识增强。
更加关心对方
不再过分害怕生气
能够坦率的面对生气
和对方能够进行深入的谈话了
能恰当地表达内心的不满
思考能力得到发展
知道了,应该对什么生气
通过生气,提高生气的技巧
怎么样,以上观点你赞同吗?
福田健先生是日本的沟通大师。他主要研究人际关系和交流方式。他的著作还有《那个部下开始动了起来:倾听的技术与讲话的技巧》、《高明的倾听技巧与讲话技巧》等等。
《谁说我们不能生气》这本书从生气的益处、生气的技巧、如何应对生气几个方面生动地阐述了生气的艺术。
其实,福田健先生说的生气可不是指我们理解的毫无节制,任性妄为地发脾气,而是指“有技巧地生气”。在《谁说我们不能生气》中,作者还介绍了如何有技巧地生气。这一部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
书中告诉我们生气时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诀,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这样只会让人觉得你缺乏涵养。
2.要明白自己为什么生气就事论事,不要东拉西扯,翻出旧账,喋喋不休地指责。
3.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生气了,但也要尽量试着用平常的口气说出原因,而不是大喊大叫,理性的表达反而更能解决问题。
4.生气归生气,表达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要用羞辱、讽刺对方弱点的方式,这样做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悲剧。
5.适可而止,不要一生气起来就没完没了,对方已明白,问题已解决,这事儿就该翻篇儿,再继续纠缠只会令人厌烦。
6.学会表达生气而不是隐瞒,你不说对方不知道。生气也是种交流,通过这种坦率的方式交流,反而更有益于人际关系的维系。
看来,这有技巧地生气还是和控制情绪有关系。而这种主张,应该不是福田健先生一家之言,著名的美国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先生也有类似的主张。
比如福田健先生建议在生气指责对方时要“首先说一句肯定对方的话”,卡耐基先生也有过“先赞扬,再说比较令人不痛快的事儿”这样的说法,并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理发师在刮脸前,现在客人脸上涂肥皂沫。”
1896年麦金尼竞选总统时,当时共和党一位重要的人士,写了一篇竞选演演说稿,自以为写得比任何人都高明,于是这位仁兄把他那篇演说稿,大声的念给麦金尼听。那篇演说稿的确是有一些很不错的观点,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引起强烈地批评。麦金尼很生气,但又不愿意让这个人伤心,可他又必须对那人说不行。于是麦金尼对那朋友说:“我的朋友,这是一篇很精彩而有力的演说,没有人能比你写得更好。在许多场合中,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在目前这种特殊场合中,是否相当合适呢?从你的观点看,这篇演说十分有力,而且,非常的贴近主题,但我必须考虑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你根据我的指示写一篇演说稿,并且送给我一份副本。”那人十分开心地照办了,后来麦金尼替他改了稿子,并帮他重写了第二篇演讲稿,那人后来终于成为竞选活动中最有力的一名演说者。
有技巧地生气说到底情绪的控制和表达的技巧还是最重要的。
总体来说,作者主张的观点是,能不生气当然好,但是实在忍不住就别硬憋着,但是别忘了要有技巧地表达和事后的收尾。
生活在压力山大的现代社会,工作、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烦恼,无形的负面情绪累积,每个人都会有失控爆发的一天。然而,情绪的失控爆发有可能带来伤害和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学会良性地释放,有技巧地生气,表达出心中所想,反而可以增进感情、有益于保持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也缓解了更多压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