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种东西来形容我的脾气那火炮应该是最贴切的了。
我就是那个看上去温柔又小巧可人,但脾气特别具有“杀伤力”的妹子。
很小的时候,在家里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会因为邻居逗我的一两句话就气得哇哇大叫然后跑去打人家,也会因为家里有人把我得罪了或者不如意了就砰地一声把凳子摔在地上。而摔凳子也是小时候做的最多的事情,因为不伤害自己还可以发脾气,最大限度的能引起大人们的注意。所以,家里的12张凳子无一幸免几乎都被我不同程度的摔坏了。后来,因为爸妈外出打工,把我放到了外公和外婆家里,被外公教导之后慢慢改掉了这样的坏脾气。
在长大之后,遇到的一些事也会让我觉得很生气,于是搁在心里闷闷不乐,自己气自己,久而久之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自己也知道生气伤身体,可以就是控制不住,为了调整自己的情绪听了很多书,可是脾气一上来还是觉得先发完火在说,后来在樊登读书上听到了樊老师讲的《你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上周又听了杜娟老师讲情绪管理,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所以决定自己重新梳理一遍。
四种不好的过激情绪:
坏情绪是怎么来的呢?
在听这本书之前,我会觉得坏情绪是因为别人惹我,导致我产生了坏情绪,这似乎太过于片面,后来听这本书中讲到一个理论:ABC原理
A:代表日常中我们遇到的具体的人或者事情(比如:烦人的同事、难缠的上司、考试没通过等)
C:代表在A的情形下你的感觉和你的行为(比如:如果你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但你还被堵在路上,这时就会从平时的淡然变成焦躁不安,然后嘴里开始不断的抱怨,甚至开始埋怨导致堵车的那个人或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 难道真的是堵车导致让你焦躁不安或者抱怨不断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A和C之间还有一个B
B:是我们对发生的人或事的思考、判断,作出的行为。
这样看来,导致我们有焦躁不安、抱怨并非是A和C,而是B。
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前两天经历的事情:
同事在微信上问我她失业保险办理的怎么样了,我回复说这两天有点忙等过两天空了在去办理,她问我对她有什么影响,预计什么时间能拿到钱,我回复说:没有什么影响,预计从审核资料打费用下来一个月的时间。为了怕她着急,随后补充了一句:如果你比较着急我可以把资料给你准备好,你拿过去交一下。同事回复我:离职时给“X姐”(我的上级)说的了,权权委托你办理并且现在人外面旅游。我回复说:那我就忙完这几天再去交吧。同事随后说:难道你要我一个月都不工作吗(因为领取失业金之前工作失业金不会在发放)?这个事情你给X姐说一下怎么处理吧。以上是我们的话,当我看到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彻底火了,便恢复到问了也没有办法,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个我也没办法控制,随后她看我态度比较强硬变软下话来,最后达成一致的结果便是第二天电话问社保局如果可以交资料过两天交过去,如果不行就下个月。
整件事情发生半个小时后,我对自己进行了反省,是什么原因让我自己生气:①当天有感恩节活动忙完之后比较疲惫,颈椎也比较疼痛,刚好同事又在半晚的时候来问,所以,当时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好。②在她即将离开公司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质量、结果以及最后离开给同事传递的信息让我对她很失望,也让其他领导很不满意,我对她有主观上的评价导致在这个事情中我带有情绪。③让我去问我上级这个事情怎么处理让我觉得她不相信我的专业能力,其次,让我觉得有种用上级来压我的意思让我瞬间火大。
用ABC模型回顾:
A:失业保险办理时间咨询,没有能达成一致、周围同事对她的评价影响了我
C:对话过程中强势的语气让我觉得舒服、感觉自己收到了威胁,于是强硬的态度怼回去。
B: 感觉自己受到威胁、不认可我的专业性。
下一次我可以怎么做:
首先道歉,原因是没有把事情的进度及时告知,然后,在告知没有办理的原因,询问对方这个事情她的想法是什么时候办?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沟通后达成一致。
那么要如何才能减少生活中的坏情绪呢?
产生坏情绪实际上是我们的信念和认知,对待事情的看法在作怪,那么这里我们就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被B牵着鼻子走呢?
1、三种病态思维方式导致的:
一、恐怖化思维方式(把什么都看成灾难、非常害怕,如:你要去参加一个会议的讲话,你可能会想到:万一我讲得不好怎么办?万一我忘记了台词怎么办?万一大家不认同我说的怎么办?)
二、应该化的思维方式(我应该....我一定.....,如:现在二胎盛行,爸爸妈妈会对你说:“你应该对弟弟好一点”;曾经看到戚薇一个专访说她进入娱乐圈时有导演给她建议说,如果要拍戏你应该要去垫一下巴;对自己过于严苛,把自己弄得很惨,别人也容易利用)
三、合理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把发生的所有事都认为是合理的,如:没有朋友、没有晋升、没有达到理想的收入,典型表现:“谁会关心”、‘天还没塌’,合理化是一种软弱的应对方式。)
2、10种非理性的人生信条
应对病态思维方式的方法:
第四种思维模式:
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和、合理化是比逼迫我们就烦的方式,那么第四种思考模式:更好的选择,比如:你去参加一个会议,需去讲话,很可能会出现三类病态思维:如果我搞砸了,没有人听(恐怖化)我应该能够按照稿子的内容讲清楚,并且大家反响会不错(应该化)这也不是多大个事,就算搞糟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合理化);
如果化成第四种思考模式我们来感受一下:我想要在会议上有逻辑有层次的表达清楚我想要传递给大家的话,距离开会还有一些时间,我可以在大脑里提炼关键词在重复练习几遍讲话流程;第一次在会议上讲话,同时面对那么多人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成长和挑战,这一次之后我又会有更高的成长。
俗话说知易行难,我如何才能持续让“更好的选择”成为习惯,以下是我的一些方法:
改变想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不断的在事情中去练习去磨练
经常反思自己的A(诱发的事件)、C(行为和感觉)、B(认知、信念),就如同我上面说的办理失业险的案例,有哪些地方是不合适的?怎么样做可以更好?在脑海里不断的重复可以做的更好的画面在下一次有类似情况时也会很有帮助哦。
觉察自己的B,可以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个事情呢?找到根本原因,然后在解决。
脾气和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所以要想拥有好情绪,上面的方法要不断去联系,才开始用时都会有一些生僻,持续的刻意练习,相信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